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张艺谋的“饕餮”与“文化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振凯 参加讨论


    
    
    你从未见过的一种神兽即将偷袭宋朝。它叫饕餮。
    60年前,它们来过一趟。一个甲子之后,它们又要来,只是谁也不知道哪天。长城上,将士们严阵以待。能说一口流利英文和拉丁文的宋朝女将军,看到城墙外,两个高鼻子欧洲人正被契丹人追杀。他们马上驮的异兽残肢,滴着绿色血液,那是饕餮的一只腿。显然,饕餮在路上了。
    这是张艺谋新作、即将全球上映的电影《长城》的一个细节。据说,这是“饕餮”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大荧幕上。数十万只凶猛狡猾、训练有素的饕餮,在兽王独有的信号系统指挥下,企图翻过长城,目标是宋都汴梁。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人兽大战,即将打响。
    在一场点映式前的见面会上,张艺谋说,设计“饕餮”,至少改了500稿。谁也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它出现在《山海经》中,“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它也出现在青铜器上,饕餮纹神秘莫测。有限的文字和纹路,很难概括它的样貌。《长城》塑造了至少三种体型和长相有异的饕餮:独一无二的兽王;类似十八罗汉的兽王守卫者;数十万计的普通饕餮。它们眼睛在腋窝旁,长着尖利虎齿,脸上布满“饕餮纹”,血为绿色。
    不止饕餮,长城、中式兵器、火药、孔明灯、古诗,整部《长城》中,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即使三个西方面孔,一个先来、两个后到的欧洲雇佣兵,他们也是为着中华文明而来:偷走宋朝的火药。看完点映,我首先想到的,是另外一部电影和一个热词:《功夫熊猫》、文化自信。
    中国有功夫,有熊猫,却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是中国电影人心中的隐痛。现在,这种遗憾,不会再出现在“饕餮”上了,中国人拍出了中国人的神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故事和形象,有待今人发掘,“饕餮”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张艺谋是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导演,这从他早期作品即可感知。文化自信,是中国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近年尤其今年以来,成为热词。文化自信中的“文化”,首先指“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长城》只是一个缩影。时代使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文化复兴。一个趋势正在呈现,文艺产品在更多地关照传统文化。近年,从《中华好诗词》《唐诗风云会》,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大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化节目深受欢迎。有着浓郁中国风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不菲。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善于精当地使用古典名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深远影响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重温。“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它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承载中华文化复兴、中华民族复兴,不在一时一事,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张艺谋,更多的《长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