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戏剧版图上,有一个虽然不大却无法令人忽视的剧团,这就是已经成立了十年的中国第一非职剧团——演演戏剧社。 这个剧团,除了导演,演员们都是非职业的,来自各行各业,很多人还都是行业精英,演演戏剧社里的演员是由一群非职业戏剧人组成的,剧社的社长卡卡是国际时尚买手,剧社创始人之一于光东是互联网投资人,侯屹是读书会的负责人,孟磊是西班牙语播音员,孙太鑫是汽车后市场销售总监,刘晶晶做进出口贸易,制作人海儿在媒体工作……这些人白天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上班开会提案,和每个职业上班族一样;晚上有时间了,就聚在一起想剧本、排练、演出,经常过得像“双面人”一样。而他们这样的状态,竟然坚持了十年。然而,一切因为源于对戏剧和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他们并不觉得十年很漫长,好像一眨眼就过来了。 这个剧社的成立出于机缘巧合。2002年,几个好朋友组建了朗读剧本的“小组”。后来中戏的一个留学生导演颜永祺帮他们来排戏,导演建议不仅要一直练习,还可以试着去演出。于是,2006年,演演戏剧社正式成立,第一次演出,便登上了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舞台,演出了《到现在还没想好》。 也正是通过这部剧,剧社与马来西亚华侨导演颜永祺结缘,颜永祺14岁在一次课外活动上爱上表演,大学时他去学了医,有一天在实验室里看着那些器材,觉得那些冰冷的工具没有温度和语言,那些“肢体”也冷冰冰的,他就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回到舞台上去。于是他放弃医学通过中文考试,拿了中戏全额奖学金到了中国,不仅在中戏获得博士,还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体育展示导演。 在演演戏剧社,颜永祺把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里学到的表演理念与知识分享给大家,每个周末都带领大家做剧本朗读课,通过基础的表演训练提高大家的表演能力,也开启了与演演戏剧社同行的10年舞台演绎之路。 2009年底,演演戏剧社出品了自己的第一部原创话剧《七年知痒》,并在繁星戏剧村演出,繁星戏剧村当时还希望把这个剧本买下来。2011年,《七年知痒》第三次登上舞台,并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导演金奖、舞美金奖、个人表演金奖、中国非职特别奖、优秀剧目奖、团体表演银奖、最佳制作人奖7个大奖,演演戏剧社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参加该奖项评比的非职剧社,他们获得的“非职特别贡献奖”还是专门为演演戏剧社而设的。 2014年,演演戏剧社将国内专业演员都不敢挑战的莎士比亚暴力悲剧《泰特斯》首次搬上舞台,成为第一个将该剧商演的中国剧团。2015年8月,演演戏剧社又作为中国受邀参加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的首个非职业剧团,到爱丁堡戏剧节演出了莎士比亚戏剧《泰特斯》,被苏格兰《卫报》、《欧洲时报》大篇幅报道。 2016年,演演戏剧社将《再见拿破仑》、《七年知痒》、《泰特斯》等剧社代表剧目再次搬上舞台,作为剧社十周年纪念演出,再次引起大家关注与好评。 从2006年到2016年,这群人从二三十岁走向中年,人生最好的十年,都与剧社相伴。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家庭,结婚生子的人越来越多,但剧社依然保持着一年两到三部戏上演。据说他们内部相约轮着生孩子,这个生完了,再换另一个去生,生完孩子继续演。 因为是非职剧团,每个演员都要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宣发、制作,还是售票和商务合作,几乎每个演员都要完成好几项职务。剧社最开始演出时,都是剧社里的朋友来观看,朋友带朋友,朋友的朋友再带朋友,后来因为口碑好,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固定粉丝群。 从没有剧本,没有排练的地方,没有资金,没有观众,到现在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最高戏剧奖的非职团队,到受邀参加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他们面对的困难曾经特别的多,但也跌跌撞撞走过了十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想过要停下。 做戏剧在当今市场上是艰难的,然而演演戏剧社每年都在演出,每年都在出新戏,每年都在取得新的成绩。十年来,剧社平稳而笃定地成长着,这期间没有一夜爆红,没有借势上位,没有漫天飞舞的流言,也没有虚幻莫测的炒作,在演演戏剧社看似没有奇迹,但十年勤恳和执着,正是奇迹本身。而且,他们这样的非职剧团存在,也让中国戏剧版图更加完整。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梧桐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演演戏剧社,在他眼中,剧社每年人员都有变化,所有热爱戏剧表演,有时间参与排练的人都可以参与剧社演出,“演演戏剧社对戏剧的感悟和热爱,让我特别感动,大家在各自的领域中事业小有成就,把各自领域里充来的电和能量再用到戏剧里面去,这种良性的互补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种现象。我去看演演戏剧社的作品每一场,观众都是满场。这样一批非职业人士进入到戏剧界之后,对戏剧观众的培养和观众群的扩大,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从2000年开始主持戏剧家协会工作时,就有要突破体制内外专业业余的藩篱的想法,希望让北京的戏剧生态良性的搭建起来。他说:“我一直特别欣赏演演戏剧社这些年轻人,他们突破了专业、业余、艺术、商业自娱自乐的传统,他们成长在体制外,很快体制内外都会需要这样的人才。” 有些人总是盼着等自己有钱了、退休了,再去实现梦想,但演演戏剧社的这些成员,却始终与梦想同行,将业余的爱好,变成了事业,同时完成自我塑造、净化和熏陶。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直面内心做自己,才能焕发由内而外的光彩,而改变也就随之而来,这就是演演戏剧社一直在路上的原因。 确实,如果总有梦想相伴,有朋友相随,有热爱的事情可以去做,那么,谁会嫌十年太长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