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记》觉乃·云才让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3月版/29.50元 《牧云记》是一个能让人展开浪漫想象的书名。小说取材于安多藏区边陲一个半农半牧的地方,主人公是小扎西,伴随他的是哥哥达瓦,还有羊和狗。作品讲述了小扎西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上学梦想的故事。无疑,这是一部儿童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以一个儿童成长的纪事深描一个民族的生活,以小扎西个人经历的书写来揭示藏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面临的现实选择,这是作品的特殊意义所在。 扎西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非常渴望上学。由于条件所限,一个家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由于哥哥达瓦在附近的镇里上学,小扎西上学的梦想只能是幻想。在父母想让达瓦成家立业,让他辍学后,小扎西才有了上学的希望。可是按照村里的规定,这一年他们家要把牧场搬到租用在外乡的远牧点。父母必须去远牧点放牧,而家里的羊群和庄稼,只能留给达瓦、小扎西兄弟俩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父亲为了考验小扎西,就和他约定:他帮助哥哥达瓦放牧一年,如果羊群没有任何损伤,那么一年后,父亲将送他去学校读书。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小扎西跟着哥哥来到荒无人烟的黄草沟,远离父母和家园,开始了放牧生活。为了保护羊群,他与老鹰搏斗,与狼群周旋,战胜思念母亲的痛苦,克服一切困难,帮助达瓦放羊。这是一段美好而艰辛的经历,小扎西不但变得更加勇敢、执着,而且在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善良、体贴、智慧、勤劳。而达瓦在放牧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美丽而忧伤的初恋,也变得更加成熟、坚强。通过一年共同的放牧生活,兄弟俩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感情更加深厚。 这样一个无波澜起伏的故事,如果讲得不好就会平淡无奇。《牧云记》则把它讲得充满乐趣,耐人寻味。这不仅因为作品展示了藏族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场景,还在于反映了他们的家庭伦理观念、宗教情感和文化心理特点,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切则取决于作者看似传统实则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法:把一切聚焦在小扎西身上,聚焦于他的童年命运。如何通过小扎西自己的努力战胜大人的考验,实现自己并无奢望的理想,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悬念。这个悬念是小扎西生活的动力和生存的意义所系,也是读者关注的焦点,又是借以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小扎西的体验和目光来展示,在方法上则类乎解释人类学的“深描”。 《牧云记》通过细节反映小扎西的个人成长史,正是一种类似人类学的深描。作品从“黄草沟的春风”写起,一直到“祥云落地”,陆续展开了藏族生活丰富的场景和细节描绘。由于这些深描,使读者从一个儿童成长的纪事中了解了一个民族生活的细节,以小扎西的个人经历知道藏族儿童可能面临的人生选择乃至一生的命运抉择,揭示了藏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面临的现实难题,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历史、宗教、习俗原因。在多民族儿童文学的园地里,《牧云记》是一枝深植于藏区生活和文化沃野的花,散发着耐人寻味的芳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