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柳河湾的新娘为何这般靓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王蕴明 参加讨论


    
    惠敏莉
    早在8年前的第四届秦腔艺术节上,我看了由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员惠敏莉主演的现代戏 《柳河湾的新娘》。我当时情不自禁发出赞语:“我国剧坛又升起了一颗新星。”
    这个“新”字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
    其一,该剧主人公柳叶是当代戏曲舞台上的一个新形象。
    本剧剧情从新娘柳叶在新婚之日送丈夫奔赴抗日前线,新娘苦等爱人归来展开,通过一个美丽、善良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深邃复杂的社会历史基因。在宗法家族的封建礼教、传统习俗的陈旧观念的重重挤压下,深明大义、守信诺、忍辱负重、忠贞善良、彰显着人性光芒的新女性被扼杀了。她不是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也不是三从四德的旧女性,她是在新旧社会交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斗争的特定时代的产儿。同时剧中围绕柳叶设置的瑞轩、石头、小兰、公婆、族长等人物亦各有所司,铺就了主要人物的生存环境。戏剧情景通达顺畅,叙事与抒情交相辉映,抗日战士殉国之悲壮与柳叶、瑞轩深夜喜逢之情致是全剧的华彩乐章。唱词俗中见雅,本色当行。音乐唱腔在保持着秦腔高亢激越本体的基础上,吸纳了民间和时尚的音乐元素,尤其加强了抒情性,增强了音乐唱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舞台美术典雅大气而不堆积,内外景主要以挂幕与吊片构成,为表演流出了足够的空间,加以灯光疏密强弱的渲染,营造了虚实相间、雅淡清丽的戏剧情境。前后三次出场的婚轿,既平添了舞台亮色、点染了民俗色彩,更突显和映照了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
    其二,编剧谢家姐妹(谢迎春与谢艳春)当时是剧坛的两位新人。
    她们原本不是专职编剧,姐妹二人初为教员,后来姐姐迎春常年工作在文化行政部门,妹妹艳春从事戏剧研究工作。但她们对戏剧创作情有独钟,励志笃学,虚心求教,厚积薄发,出手不凡。此前她们有过若干习作,该剧却是初次亮相便赢得碰头彩。此乃是她们辛勤的结晶。
    其三,饰演主人公柳叶的惠敏莉是一位初显锋芒的优秀青年演员。
    惠敏莉原为黄土高坡的农村娃,从艺廿余年来,由于她的聪慧好学,执著敬业,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经受了舞台磨炼,然而始终未能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隆重的场合展现她的才气。直到《柳河湾的新娘》的成功上演,才让来自北京的专家和全国各地的戏剧工作者一睹她的芳华,她饰演的主人公柳叶有着外柔内刚、秀外慧中的整体神貌,初嫁时的温润秀丽、淑雅恬静;守望时的心笃神定,静夜思夫的神往;夫妻相聚的甜蜜;闻噩耗时的坚贞,受责打时的刚烈……惠敏莉对柳叶性格发展的行进轨迹,心路历程和情感波澜刻画细腻,形象鲜明。惠敏莉的演唱以情驭声,声情并茂。唱腔声音甜美,韵味纯正。缠绵中满含着苍凉,哀怨中充盈着甜美。字字句句柔中有骨,骨中有血,血中有情,将一个民族大义前忍辱负重,国难当头时坚守爱情的新娘表演得十分到位。这部戏挖掘了她身上多年的艺术积累和综合素养,她塑造的角色有血有肉、耐人寻味。她就是凭借在该剧中的表演当年一举赢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乃实至名归。
    众人拾柴火焰高。戏剧是综合艺术,也是群体艺术,需编、导、演、音、美的通力合作,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统领群体的指挥中心。拥有百年艺龄的易俗社,乘改革之东风,锐意进取,慧眼识才。据说《柳河湾的新娘》 的文本被一位社领导珍藏了3年才推上了舞台,终于使一部既有深邃厚重的思想意蕴,又有精致美学价值的力作得以应时面世。多年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惠敏莉得以才艺大展,一颗剧坛新星在西北大地冉冉升起。
    时隔8年,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惠敏莉再获殊荣,凭借《柳河湾的新娘》一剧中的精湛表演,成功夺得第十五届文华表演奖。她再一次博得专家评委及戏迷的高度赞扬。专家评委给她的评语是:惠敏莉在秦腔《柳河湾的新娘》中塑造了在凄苦人生中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女性柳叶的形象。在人物刻画上,形象鲜明,表演细腻,通过唱、念、做、舞多种艺术手段,多方面表现了柳叶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之美。
    《柳河湾的新娘》从2008年演到现在,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大奖,对易俗社的剧目建设、人才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她本人将获文华表演奖看成一种鼓励,身为易俗社社长的她宣称将一直延续着易俗社老一辈艺术家的办社宗旨:辅助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
    喜获文华表演奖既是对这部作品的又一次肯定,亦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她艺术历程中又一个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