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以自觉作为彰显自信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文艺 冯远 参加讨论


    三大文化源流共同滋养并接续着中华民族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让我们的民族生息绵延、攻坚克难,始终向着既定目标百折不挠地进取前行,并淬炼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为世人所尊重、为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和进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标识,而这种自信心需要建立在广大人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入认识、深度理解和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即需要文化自觉、自励、自尊与自强,进而通过持续更新的思想结晶和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并在今年“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既是对中华文化意义的充分肯定,对中华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也是着眼于国际视野,对中华文化在全球竞争发展中应有作用的充分评估。中华文化因何自信、何以自信,如何体现自信,我们在认真学习讲话的同时,要不断加深认识、领悟其精神要义,想明白、想清楚、想透彻,并且自觉践行。
    中华文化历经5000多年的孕育、发展,积淀了极为丰厚博大且富有价值的哲学思想、人文理念、文化精神,凝聚荟萃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从弘毅载道、天人合一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天下为公到和谐大同、民为邦本,从舍生取义、鞠躬尽瘁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其间的精神思想、文化品格、道德理念皆值得我们继承弘扬。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文化,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反帝反封建的道路,历经从反侵略战争、土地革命到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井冈山、延安精神,从新中国文化建设到雷锋精神、铁人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样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复兴强国梦理想的确立,又进一步为既立足本土文化基因,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勇于创造和发展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当代先进文化提供方向和精神动力。正是以上这三大文化源流共同滋养并接续着中华民族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让我们的民族生息绵延、攻坚克难,始终向着既定目标百折不挠地进取前行,并淬炼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为世人所尊重、为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华优秀文化。
    比自豪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是自信,自信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份肯定,是因为这一优秀文化是被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证明了的,是符合国情的;是因为其善于反省历史经验教训、除劣去腐和善于学习他人优长、善取活用的科学理性态度;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创造性,以及敢于探索、敢于自我否定和修复重振的能力;是因为其被事实证明了的不竭的原动力与原创力,以及能够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能力;更是因为自身对他者文明的启示与参照,以及能够被不同文明所认识、理解并接受的价值内涵。
    文化是一个需要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延展中显现蓬勃生命力的活体结晶,在这一过程中它可以不断化育并强健民族的精神根脉与魂魄。经济发展无疑能够壮大一个民族的实力,国防建设确实可以加强一个民族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唯有文化和文明的不断进步、提升,才能使一个民族由内而外地变得伟大。作为基础,文化是文明生发的土壤,土壤深厚肥沃与否关乎文明的质地与价值。文化的养成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文化在其发展历史中必须秉持开放性,抛弃封闭性;必须吐故纳新、祛弊用精,而非唯我独尊、抱残守缺;必须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而非夜郎自大。可以说,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和进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标识,而这种自信心需要建立在广大人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入认识、深度理解和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即需要文化自觉、自励、自尊与自强,进而通过持续更新的思想结晶和创新成果,努力推进文明高度的不断提升。因此,珍视、承传、“不忘本来”,学习、兼容、“吸收外来”,创意、创新、“面向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已有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民族文化新成果,达到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历史上的新高度,正是彰显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古往今来,经由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而展开想象的羽翼,进而创造出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理想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作品,并通过精湛的艺术让这些作品得以经久留传而成为一代代人品鉴的精神财富,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将于今年11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展示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60余件作品及其创作活动,正是一次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文化践行。这项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由近300位当代中国优秀艺术家参与的创作活动,以中华文明的浩瀚历史为脉络,以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为创作主题,表现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对外交流等诸多领域,是运用绘画、雕塑艺术语言和手法创作的“图像中的中华史诗”。5年来,艺术家们以匠心独具的构思、精益求精的创作劳动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完成了这些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巨幅历史画作品。作品在历史情景的艺术再现、史实凝缩的表现、个性化风格语言的铸造和精神境界的开拓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多种艺术形式的兼容互补,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具有多画种、多形式、大体量等特点,是中国历史画创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弥补了中国文化史包括美术史的空白。在观赏艺术的同时了解家国历史,并经由灵魂的观照铭记终生,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激发文化自信和创造精神,建立起为人类文明贡献智慧的自觉意识,乃为全社会的职责。它与文化部2009年推出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适成连缀一体的姐妹篇艺术创作,共同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面貌。艺术家们深知其责任和使命,认识到以图画为中华历史立碑造像同为“治史”之道,是谓艺术之大道。他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让作品承载着久远的历史,彰显着一个文明古国和当代经济文化大国的人民意志和国家形象,如同艺术史诗和民族精神的图谱,充分彰显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信。
    这种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抓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繁荣,正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优势。当然,文化建设的推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将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累积过程。相信未来的文化发展将呈现出更为开放的格局,将继续鼓励人们兼收并蓄,进而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殿堂,这正是对文化自信的最佳诠释和最好表达。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