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真正的国际化,要以故事为王——以《封神传奇》为例谈神话题材影视改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张腾 参加讨论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远古记忆,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里的源流。西方文化中关于上帝、狼人、天使、吸血鬼的传说,以及中国文化中的种种传说,都是沉淀在民族血液中的记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技术的突破使得这些远古的故事得以重现,观众可以通过镜头直观地“观看”这些传说。然而,在西方神话题材影视剧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神话题材影视剧创作却并未收获太多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其原因让人深思。
    国际化不等于抛弃自身文化特色
    集合李连杰、梁家辉、范冰冰、古天乐、黄晓明、文章、陈小春以及向佐的文学改编巨制《封神传奇》在2016年的暑期档上映。作为一部改编于容纳了众多神话传说的文学名著《封神演义》的大片, 《封神传奇》上映之后却引起观众的疯狂吐槽。同比近十年的神话改编电影,如《哪吒闹海》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 《封神传奇》依旧没有摆脱一个尴尬的怪圈——被影迷称为“只见雷声不见掌声” 。然而,欧美的神话改编电影,如《雷神》 《300勇士:帝国崛起》 《特洛伊》《木乃伊》等等影片却叫好又叫座。这不由让人深思,这样的差距究竟是为什么?同样是大投资、制作精良,为什么却呈现如此两极的差距?
    据CBO中国票房统计数据显示,《封神传奇》在内地上映30天,累计票房约2 . 84亿元。对比《雷神2》的中国内地票房约3 . 4亿元,全球票房约6 . 4亿美元,两者的差异非常明显。 《封神传奇》集合国内众多实力派和偶像派明星,却最终在舆论中被认为是一部“接棒《富春山居图》成为史上最烂国产片” 。这样众星云集的大投资大制作最终折戟沉沙,不禁让人反思: 《封神传奇》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
    从观众反映看,观看《封神传奇》的观众,除了对故事本身吐槽之外,一大不满就是影片在造型上的“国际范儿” 。从开头的太空飞船、杂糅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风格的宫殿再到人物造型,影片的造型风格更近似一部特征明显的西方神话电影。全片中唯一的中国风格就是中国功夫和姜太公的白胡子。诚然,神话题材影视剧作品首先要展现人们对于超能力、非自然现象的想象的,瑰丽、出乎意料、让人大呼过瘾的视觉特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每一个造型都不能是完全虚构和纯粹想象的,应该依据现实去再创作。譬如, 《捉妖记》里的“胡八”是许诚毅根据神鸟“四翼”而创作的; 《大圣归来》里的妖王被打回原形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肉虫子,这肉虫子的原型是《山海经》里的“混沌” 。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封神传奇》 ,造型过于西化,从视觉上或许容易让外国观众接受,但更会让外国观众心生疑惑:这就是中国神话?
    中国影视创作者希望走向国际市场的心愿,可以理解。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不是“用世界的代替民族的” 。 《封神传奇》在造型上追求所谓的“国际范儿” ,既是对本国民族文化的背弃,更是对欧美市场的过度迎合。这样的国际化不仅使影片自身失去文化根基,更使其充斥谄媚阿谀奉承之感。这样的影视作品必然会被中国观众所嫌弃,因为影视作品的文化品格跟观众的文化心理积淀应当是相契合的。如此“国际化”并不能帮助中国影视走出去,还会加深与国际观众之间的鸿沟、与中国观众之间的隔阂。“洋为中用”是中国影视走出去的一种方法,但盲目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需要慎重。
    神话改编讲求合理性和完整性
    改编神话是影视行业的热潮,无论电影电视,改编自各国神话的作品层出不穷。神话本身丰富的想象空间就令观众神往和期待,在神话的世界里所有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虚构。艺术创作是有规律的,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内,虚构应当从艺术的自律出发,虚构主要完成的是对作品情节的合理化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完整化。
    在《封神传奇》中,除了造型上给观众强烈的心理落差,故事的起承转合更是缺乏连贯性。首先, 《封神传奇》在预告片以及宣传海报上给人的感受是:这是一部群主电影,类似于《复仇者联盟》 。然而,影片开头的商周对抗却突然转变为雷震子找寻自我,之前的所有人物猛然成为配角,这样的转变过于突兀,缺乏合理性,给观影造成障碍。雷震子寻找自我的道路上还得顺带寻找哪吒和二郎神的剧情本身就令人费解,视角不停转换,脱离了影片最初的线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雷震子的寻我之路还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爱情,爱上一个木偶人(一个只有一天记忆的木偶人) ,片中还有姜子牙和太乙真人突如其来的爱情。在影视作品中,有不少以一个人物的视角进行叙事的成功案例,频繁的视角转换,处理不好,会对观众理解故事和进入影视作品所塑造的时空造成障碍。《封神传奇》始终没有确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视点,不仅在因果关系上陷入混乱,更使得整个故事支离破碎。影片以商周对抗开始,结局处正邪双方的第一次大对战仍然没有交代胜败如何。整个故事主线偏离、主次不分,使得观众有一种突然断电的感觉。
    一个号称投资5亿的巨制作品,只有不足3亿的票房。这是一个提醒:创作者希望做到面面俱到,杂糅中式神话、西方魔幻、喜剧、爱情、动作、怪兽、惊悚、鬼畜等等元素,然而,用影像语言叙述故事,不能是简单的元素累加,过犹不及的杂糅造成的恶果就是影片的失衡以及故事合理性和完整性的缺失。近年来,中国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给观众的普遍印象是视觉华丽、故事失真。反观好莱坞,多部口碑、票房俱佳的作品证明,“技术为辅,故事为王”一直是好莱坞的创作铁律。
    从《封神传奇》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有所思:中国影视要做的不是迎合国际,而是做好自我。虽然电影、电视是强调视觉体验的艺术形式,造型是能打动观众和体现自身文化特色的最直观的一种方式,但无论何时要谨记一个完整合理真实的故事才是重中之重。我们不应抛弃自身的文化特色去创作。对于中国神话题材影视剧而言,熟练运用立足于华夏文化、以技术为辅、以故事为王的创作策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和“走出去”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