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陈家泠艺术大展”开幕式暨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陈家泠继2013年举办“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之后,再次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新展览,也是一位年届八十的老艺术家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献礼展。展览集中展示了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创作题材从井冈山、娄山关、延安、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艺术家将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物工艺传统不断创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梁家河可美了 花港观鱼 深入传统,扎根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中国风格。这是年届八旬的陈家泠多年来一直奔波忙碌的事。他始终把自己的笔触坚持传统的高度而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以其大美术情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家泠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他打通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画的界限,也打通了纯艺术与生活艺术的界限。他立足传统,又在中国画上寻求新程式语言的突破,进而在陶瓷、家具、服装丝绸等日用艺术品方面屡屡出新,被誉为“东方审美新坐标”。 1963年,陈家泠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陆俨少、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先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陈家泠在中国美院学习中国人物画,毕业后又师从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 “笔墨当随时代”,古老中国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作为中华文化集中代表的、有着完美艺术形式语言和跨越时代的经典作品的独特艺术种类和审美规范。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画语言如何实现现代创新转型成为中国画再创高峰的一个时代命题。 陈家泠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的作品《开放的荷花》获得佳作奖,1989年《荷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银奖。他的中国画新程式语言所强调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和装饰性,并充分发挥中国画对物象元素和特点的概括性,在对物象要素重组后,突显出东方审美特色的创新理念,得到美术界的认可和好评。 陈家泠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关注,美国美术评论家库恩夫人在《新中国绘画 The New Chinese Painting 1949-1986(1987) 》中系统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当年有所创新的中国新老艺术家,她把陈家泠的国画作品《霞光》和陈逸飞的油画作品《踱步》视为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分别用作封面和封底。近年来,陈家泠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又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2014年上海电影集团发挥该厂20世纪50年代为任伯年、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拍摄电影纪录片的优良传统,历时三年拍摄了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创意的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由贾樟柯监制,曾应邀在罗马电影节上荣誉放映,2015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11届中美电影节上该片荣获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奖;同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二届中澳电影节上该片荣获最佳纪录片奖;2016年,在夏威夷举办的第35届夏威夷电影节上该片荣获纪录片成就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还特别授予陈家泠该电影节“文化大使”的荣誉称号,以表彰他积极支持、参与以电影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2016年举行的杭州G20峰会上,陈家泠应邀创作的巨幅作品《西湖景色》,因成为参会各国领导人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合影的背景画广受关注。 继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之后,我和他相约在2017年其80大寿时再次举办“陈家泠艺术展”,展示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本次展览分为“壮美祖国”“优美家乡”“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个部分。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从延安、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把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物工艺传统创新表现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爱生活的大爱情怀。陈家泠曾说,他出生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成长于新中国,成才于改革开放,他深切地感受到不仅要感恩时代、享受时代,更要歌颂时代、珍惜时代。这正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体会,对时代的激情歌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