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俊亭剧照 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艰苦的生活锤炼出她勤奋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在白玉霜的剧团演出的两年,学会了白派的低音唱腔,并结合自己的音区特点,开始唱低腔。此后在天津唱红,被人称为唱的是新评戏。 我叫筱俊亭。我6岁没了父亲,日子过得挺苦的,8岁就开始学戏。我唱的是评戏,演的是《马寡妇开店》《老妈上京》,一天挣半毛钱,就靠这些钱养我妈和一家子人。后来,等到10多岁了,就上剧场了,其实也就是个“破烂市儿”,搭个小台就唱戏。 有一次,我去天津一个剧场串门,正好赶上白玉霜演出,她演的戏是《一瓶白兰地》,讲了一个后妈害子的故事。我去的时候,正好演小闺女的这个人没来,说让我试试,结果就真入了角色。由此,我就跟着这个剧团上北京,呆了差不多两年。白玉霜的唱法与众不同,她是低音嗓子,而之前我们天津通行的都是唱高音,唱的是刘翠霞那派。我的嗓子本来就是中音区,唱不上高音,借此机会就跟着白玉霜学唱低音送腔,学会后我就跟着唱白派的东西了。 后来,我回到了天津,事业也逐渐好了起来,有时候甚至可以在一些小剧场挑梁。等到19岁,我在天津“大华北”唱《白蛇传》唱红了,唱了7个月的满员。从此,我就算在天津有名气了,也活跃了起来,演完这家去那家。工资也逐渐涨上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就去了锦州评剧团,呆了3年。后来,我调到了沈阳。在到沈阳之前,我先在海城呆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我参演了《小女婿》,唱的是杨小草。那时,当地文化局的一位科长找上我,说我们天津唱戏不讲究表演,他指出我站起来唱“鸟入林”那段时,为表现角色的心情应该加一些表情和动作。于是,我开始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进入角色,如何更好地表达感情,这就是新社会带来的变化。 从旧社会走过的筱俊亭,用自己的方式投身革命,要求进步。她主动降工资,演戏不挑角色,在评剧中开创了没人爱演的老旦角色,为年轻人打样板。她说,她的一切荣誉都是党给的,她真心感谢党的培养。 后来,我随团去朝鲜慰问演出,演了《志愿军未婚妻》《茶瓶记》《母女俩》《打金枝》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志愿军小战士跑来跟我们说:“亲人呐,你们回去告诉咱们的亲人,我们一定保卫好祖国的北大门。”这让我大为感动:人家小战士为祖国连牺牲都不怕,我还老挑角色,还挣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要主动降低待遇,还要不挑戏,有什么戏就演什么戏,随便让人家怎么安排都行,绝不给领导找麻烦。通过这次经历,我真正领悟到了革命的意义。打这开始,我便不争名不夺利,还主动找领导要求降薪,等评级之后连保留工资都不要了。就这样,我在参加革命中接受了新的教育。之后,国家也对我很照顾,安排我进沈阳评剧院,后来还当上了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评剧院,我开始是青衣,之后就去了老旦堆儿。为什么唱老旦?一方面,唱老旦的人少;另一方面,当时没有以老旦为主角的评剧。因此,我移植改编了《杨八姐游春》,以评剧的形式唱了《杨八姐游春》中的老旦。当时就是想以此教育青年演员,唱老旦,给后边的人打个基础,叫老演员将来有戏唱。从此,我就从青衣改行老旦,一是唱《杨八姐游春》,二是唱《对花枪》,之后《对花枪》唱红了,排戏也更多了。说实话,这都是共产党培养的。 筱俊亭在艺术上不断学习创新。她广泛接受观众的意见,研究角色。她根据自己嗓音较低但浑厚优美的特点,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即便后来转向老旦,她也在这方面不断开拓,最终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 当时在沈阳,人们都知道有三位评剧主演,合称“韩花筱”——“韩”是韩少云,“花”是花淑兰,“筱”就是我筱俊亭。我们三人的唱腔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味道。观众给我们的评价是:韩少云嗓音甜,花淑兰嗓音脆,筱俊亭唱得俏。这个“俏”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节奏灵活。有人说,我唱评剧的节奏像在水里游泳一样,怎么唱怎么板儿。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没板儿呢。我的节奏灵活,能逃、能闪、能顶、能做,掌握得恰到好处。 我还喜欢创新。打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曲艺,什么京韵大鼓、相声、天津时调等,这些东西我在脑子里都有,所以我在创新上不发愁。出来哪个字,就跟着哪个字唱。创新,其实就是要跟着角色的需要。老旦有不同的唱腔,比如同样是佘太君,唱《杨门女将》时,因为她是帅才,就得显得有英气;如果唱《杨八姐游春》,就要有取笑的意味,这才能体现出剧中佘太君对皇帝提亲的讽刺。此外,还有《对花枪》。《对花枪》一个唱段里有108句,要是光凭着来回换的评戏唱腔肯定是不行的。评戏就是上下句,上一句,下一句,翻回来再调过去。一开始我们用直的唱腔来唱,观众看完了就给我们提意见,说我们“一直到底”,没有特殊的表现,“压不了人”。所以后来,我把《对花枪》进行了加工,让它既有创新,又符合原先人物的形象。再后来,有次我在唐山唱这个戏,一位报社记者评价我的唱腔,说我其中有句“唱得又美又骄傲”,把主人公姜桂枝既娇生惯养又有武艺高强的特点展现了出来。经他这一提,我在这方面又加了点功夫,让这一表现更加显著,受到台下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唱法上,我也有许多变化。还是以《对花枪》来说,为了配合剧中人物不同阶段的情感,不同唱段必须有不同的唱法。比如其中有段“二爹娘从下了这件亲事,就命我们二人拜了天地。有一日,我们夫妻到花园里去……”当唱到后面“我有孕了”时,就要改变唱法,从而表现出角色有点害羞的情感。这么一来,角色的心里话说出去了,这戏也就活泛起来了。这台戏,我们演得挺受欢迎。在北京演出的时候,一些老艺人来看,一些唱段能一连来十个好,就是因为他们看出了其中的门道。甚至后来,我们在得到好评后,在沈阳评剧院把这台戏一连演了13场,有人就跟着看了13场。可以说,大伙儿真的喜欢上这台戏了。 链 接 筱俊亭 女,原名张俊亭,1921年生于天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筱派创始人、评剧老旦行当的创立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筱俊亭8岁学艺,12岁入白玉霜评剧团,13岁成为小主演,17岁唱红天津,1952年加入锦州评剧院,后进入辽宁评剧二团(今沈阳评剧院前身之一)。在筱俊亭8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总计演出了200多出剧目,并开创了著名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 2013年11月4日,筱俊亭在河北廊坊逝世,享年92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