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嘉宾:关正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创始人 《汉字风云会》《见字如面》总导演) 对谈记者:金力维 “相辅相成”还是“相辅相承”?“殿后”还是“垫后”?“形迹可疑”还是“行迹可疑”?“贸然行事”还是“冒然行事”?“名副其实”还是“名符其实”?“甘败下风”还是“甘拜下风”?“再接再励”还是“再接再厉”……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汉字风云会》再次掀起“全民汉字公测”热潮,这档以五年级小学生听写汉字为内容的节目被很多人称为“语文必修课”。 《汉字风云会》由曾制作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热门文化综艺节目的“实力文化”打造,其核心人物,也是几档节目的总导演关正文抱着和娱乐综艺争一席之地的心气,开发了一档又一档具有浓郁文化情结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随着选手实力越战越强,考题难度不断攀升,曾被很多观众诟病,现在的《汉字风云会》,关正文调整了焦点,改冷僻字为易错字,增加了娱乐元素,但核心依然是让提笔忘字的现代人重新“认字”。接受采访时,关正文表示,《汉字风云会》的创新在于颠覆了综艺娱乐、休闲的功能,变娱乐属性为课堂属性,带着观众重新“认字”。 一档综艺成了“刚需” 记者:《汉字风云会》中考的都是日常用语,是怎样收集了这么多常用易错? 关正文:我们有智能机器人咪咕灵犀。当然她的背后是一个团队,专门收集各种书写软肋。社科院语言所、教育部语用所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工作,他们都特有经验,常用的、易错的,挑的特别准。 记者:既然手机输入可以帮助大家“写出”准确的汉字,又何必非要手写呢?这不也可以看作输入工具的发展和进化吗? 关正文:我经常随口拿题目考别人,几乎一考一个准。比如“各行其是”还是“各行其事”?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的时候,“各行其是”就给了两个选择,所以电脑的功能是满足各种需求,包括也为写错字服务。 记者:实力文化一直致力于文化综艺节目疆域的拓展和探索,每档节目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您认为这次《汉字风云会》是否也做到了? 关正文:我觉得这次是颠覆了综艺的功能,以前的综艺都是娱乐的,休闲的,《汉字风云会》也是综艺,但首次变娱乐属性为课堂属性,很多老师、家长反映说,这个节目具有“刚需”属性,是孩子们暑假必看的节目。 一档综艺成了“刚需”,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这真是个课堂,70分钟,50个汉语词汇,实打实的系统性教学。第二,这个学习过程又是超级轻松有趣的。第三,所有综艺娱乐元素全部为内容服务,又没有废话,“添乱组合”混淆视听,打的全是知识软肋,有助大家夯实基础,再也不忘。 记者:可以理解为是基于学生应试的“刚需”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刚需”? 关正文:字词考核,从来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孩子们掌握了牢固的字词知识,面对考核能够应对自如,这的确是学习的重要利益。《汉字风云会》在这方面具有明确的满足刚需的功能,而且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因为参与这个节目的老师是编《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的主编。孩子们看过节目的跟没看过的相比,开学专题测试,会有明显差别。我并不觉得满足这样的刚需有什么不好。考试本来就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们反对应试教育,反对的是教育以应试为目的,而不是反对学习,所以刚需的满足,是我们很自豪的事情。 寓教于乐就值了 记者:《汉字风云会》播出后,有哪些反馈让您觉得“做个这节目值了”? 关正文:因为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以再起这个《汉字风云会》的时候,对全社会的意义就不用再描述了,全社会公认这本来就是该做的,我们只是觉得不该停下来,要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开播那一天,我就觉得值了。被老师、家长、孩子认定为这是刚需课程,是实用的语文学习课堂,不再是娱乐综艺,甚至不是寓教于乐的综艺,而是寓乐于教,大家还爱看,这就更值了。 记者:但从综艺节目的角度看,《汉字风云会》是小学生比赛,而对收视和网络点击量贡献最大的显然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您怎么看? 关正文:其实这个节目几乎适合所有人。小学是识字教育最核心的阶段,很多成人终身掌握的字词基础都是小学期间打下的。我在录制现场做过一次调查,问180位小学生,有谁觉得爸爸妈妈会写的字比你多?只有三个人举手。实际上,五年级孩子正常的书写水平远远高于成人平均水平。 但大多数成人的书写能力其实是没救的,所以我们更重视成为中小学生的刚需课程。中国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千万,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学生总数超过6000万,再加上又在暑假,又是家长和孩子互动学习的好方式,这么一来,就有几亿的观众。从刚需的角度去看,我对目前的收视率是不满意的,因为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 现在说这是最好的语文课,也是有原因的。识字教育历来学生、老师、家长都头疼,枯燥、乏味、容易忘。有些语文老师说这节目可以当成课件用,没废话,学习效率比课堂上还高,还生动搞笑,学生也爱看。我见过最小的观众只有五岁,大字不识一个,全程跟着笑,也不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每课学新的生词50个,十二期下来就是600多个。这要是英语考级,差六百单词就差出两级了。如果一个孩子在暑假上了这些课,另一个孩子没上,开学就看到差距了。 记者:其实不仅《汉字风云会》,文化节目都面临与娱乐节目竞争的问题,很需要扩大传播,如何拓展节目的传播力呢? 关正文:我们制作了大量《考你个字》的短视频用于网上流传。年轻人互相发互相谑,击中的全是常用易错的软肋。谁收到这样的短视频都会觉得被调侃了,试试看还真刺激,然后就会发给别人。能不能带火节目流量不好说,好玩是真的。玩什么都是玩,这个趣味不低,刺激强度不低,还能学点什么,就更好玩。 文化节目不缺题材 记者:您认为文化综艺是否将在未来国民文化教育方面上担起一部分责任呢? 关正文:文化教育这件事并不乐观。首先,很多有文化的人现在不看电视,不看网综,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觉得没文化,浪费时间,这是一个事实。所以电视别老想着教育别人,先得想想怎么让自己有文化。第二,传统文化是异常复杂的系统,清代中晚期的国学具有极大的压抑性,最终导致了国家民族的悲剧,所以才有新文化运动,才有五四。百年之后,中国重新站起来了,这时候说对接传统,不该直接对接清中晚期的传统吧。我们需要的是能跨越时间空间、作用当下、可以和人类所有文明成果比肩地活着的传统,这就需要有大师来梳理,电视人不可能完成这个使命。电视人只能是翻译,把优质的资源翻译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视听产品。电视人要是把自己当成专家,一定是太自恋了。 记者: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汉字风云会》,您觉得汉字还有多少市场可以挖掘? 关正文:汉字节目的持续,不是因为市场空间还有存量,而是因为汉字本身的重要性。仅就汉字而言,常用字、常用词的数量的确都是有限的。这跟几十年来我们的文化政策有关系。1949年以后,新中国大力扫除文盲,让劳动者识字,也提倡撰述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工作,以便让刚刚识字的人也能看懂。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需求。加上几十年来不断强化规范,实际上我们现在常用汉字的数量、常用词汇的数量都是不断窄化的,这并不符合今天的文化现实。现在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早就脱离了文盲阶段,普遍享受了中等教育,大学普及率也是历史新高,加上互联网对语言生命的激活,汉语处在重新焕发生命的节点。这时候,增加常用字量,拓展词汇增加更微妙、准确、生动的表意能力,就是必然的。这还不光是语言问题,还是思想能力的问题。咱不是要成创新社会吗?没有强大的思考能力肯定是没戏的,而所有思考都是靠语言支撑的。贫乏的语言是产生不了丰富的思想的。 记者:《汉字风云会》还会有第二季吗?未来还有哪些在文化节目方面的计划呢? 关正文:最近好几位朋友问我,文化节目就这么几个题材、几种样式,还能创新吗?我说,谁说文化节目就题材少了?人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动物,题材太多了。现在看着少,是因为跟风的多、重复的多、山寨的多。文化节目最大的挑战是启动新题材。凑巧了,我们每次启动的,都是别人没动过的题材,比如汉字、成语、信件。每次新的资源启动,都会从零开始,因为谁都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你要干什么。这个过程走过来,就会特别辛苦,如果运气好,也特别高兴。 接下来我们要做读书节目。一定要做。大家都在说读书重要,但是现在公共平台上没有一档有影响的读书节目,这成了我们的心病,成了很长时间的梦想。这个节目会有很多困难,不然早就有人抢着做了。我们有了一个方案,在腾讯再次获得极高的评价。跟开心麻花合作的,现在正在准备,争取早日拿出节目来,到时候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有位智者一听到我的这个想法,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件事从未做成,凭什么你能成?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我运气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