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曲艺创作生态变化启示——近年群文曲艺创演态势管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吴文科 参加讨论


    长时间以来,群众文艺中的曲艺类创演存在着如下几大问题。一是创演实践的本体性不强,即对曲艺本体特征的认识不够清晰,对曲艺的艺术规律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创演活动的目的性不清,即满足于普及而不注重提高,拘泥于“大众化”的特点而忽略了“化大众”的目标;三是创演追求的审美性不够,即习惯于“穿靴戴帽”,停留在“标语口号”,较少化愚醒顽的“警世钟”;四是创演呈现的艺术性缺失,要么思想稀松、贪图人海战术,要么迷信“声光电”、忽视“精气神”。这使得群文曲艺的创演活动,偏离了曲艺自身的本体、偏离了艺术审美的本真,也偏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色。
    正是因为对本体认识的不清晰,导致创作者将曲艺当成一个没有“格范”的“大箩筐”,什么都往里装。本属戏剧的“小品”,不属曲艺的歌舞、朗诵和表演唱等等,都曾被误作曲艺形式,致使“戏剧化”、“歌舞化”与“杂耍化”等创演倾向一度盛行。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不明白“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从而与角色化代言表演的戏剧扮演有着本质的不同;也不懂得曲艺的“曲唱”与歌曲的“歌唱”和戏曲的“扮唱”有所不同,属于以语言性表现和语义性表达为主要审美形态或美学旨归的“说唱”亦即“叙唱”。同时,也有理论上的不自觉所带来的艺术上的不自信,认为曲艺原本“简便”的艺术表现样式,是简单乃至简陋的;认为曲艺赖以生成和存在的方言土语,是陈旧和落后的;认为曲艺特有的艺术语汇,属于过时了的陈词滥调,从而在脱离传统的所谓创新中胡拆乱改,致使偏离本体而荒腔跑调,甚或误将曲艺富含民族性和乡土性的泥土清新与山野芬芳等“草根”品格,当成粗鄙、低俗的“草莽”品性。
    如今,通过“群星奖”专业评审的积极引领,特别是评奖机制改革的有力撬动,近年来的群文曲艺创演基本上走出了上述的实践迷误,回归到艺术的本体追求。其主要表征一是返璞归真,二是返本开新。所谓“返璞归真”,就是自觉避免“穿靴戴帽”,通过艺术形象的审美创造,传达健康向上的思想动能;所谓“返本开新”,就是通过回归艺术本体,强化曲艺特征,立足本体创新,从而涌现出许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特色鲜明又引人入胜的优秀节目。以获得最近一届即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的山东渔鼓《孔子试徒》、东路大鼓《太师训徒》、山东琴书《农家春》、四川清音《中华医药》、恩施扬琴《镇船石》、溜子说唱《岩生哥的婚事》、相声《大喇叭》和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等节目为例,或赞美诚信品德,或思考育人途径,或肯定清正官德,或审视世道人心,或欢呼时代进步,或讴歌淳厚风情,题材广泛,思想丰赡,既张扬了曲艺美,又传递了正能量。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并切身感受的那样,评奖机制的改革及评价体系的调整,是“艺术观”的矫正过程,对于文艺创演正常“业态”的调适与回归有积极作用。当降低评奖频率和减少评奖数量等做法,成为文艺评奖的“新常态”之后,端正创演动机和提高创演质量,才会拥有实现的可能。也就是说,一旦“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的价值评估体系得以逐步确立,“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才会真正涌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和群文创演态势,也才会真正成为气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