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长吟短咏故纸新——访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杜羽 参加讨论


    【朗读的“诗和远方”】
    近来播出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栏目,唤起了观众的读书热情,也让朗诵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在朗诵受到热捧的同时,有学者提醒,不要忘了吟诵这种中国的传统读书方式。什么是吟诵?吟诵对于推动全民阅读有何意义?日前,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赵敏俐。
    记者: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处私塾先生读古文的场景,摇头长吟,陶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古人都是这样读书的吗?吟诵和朗诵有什么不同?
    赵敏俐: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采用的一种读书方式,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论语》《墨子》都有“诵《诗》三百”之说,《史记》记载屈原曾“行吟泽畔”,唐代的李白、杜甫有“吟诗作赋北窗里”“新诗改罢自长吟”这样的诗句。但是近百年来吟诵几乎被国人遗忘了。
    现在人们常说的朗诵,可以看成一种现代的艺术表达形式,朗诵者主要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掌握节奏和韵律,主观性比较强。传统吟诵本质上不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诗文内在的节奏和语言的发声规律。我从2010年开始主持中华吟诵的抢救性采录与整理工作,对全国各地的吟诵传人进行系统调查、采录。我们发现,虽然各地吟诵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之处。比如,吟诵所依据的声调是平上去入四声,古人讲“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虽然各地方言语音不同,但都基本遵循着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规律。吟诵的长短高低、节奏结构与诗词的格律、汉语的声调、文章的章法等关系密切,可以说是由诗文本身决定的。当然,好的吟诵也需要融入吟诵者对作品的理解,这与好的朗诵是相通的。
    记者:现在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我们听到的传统吟诵大多是用保留了入声字的南方方言来吟诵的。吟诵是不是只适用于方言?
    赵敏俐:我们在抢救、保存、研究方言吟诵的同时,也应该倡导普通话吟诵。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古诗文中的许多字的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有很大不同,有些按古音读起来很流畅的诗文,按今音读起来会很别扭,缺少美感。但传统吟诵的很多规则与规律,在普通话吟诵中也是适用的。至于古今差异,只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将传统吟诵转化为普通话吟诵的方法。比如,在吟诵时,古诗文中的入声字如果不读成入声,节奏感就没那么强,我们可以仿照古音读得急促一些,但不一定完全按照古音或方言来读。入声字的字数不是特别多,而且有一定规律,学习一段时间就基本可以掌握常用的入声字。
    记者:吟诵对理解、记忆古诗文有什么帮助?
    赵敏俐:吟诵不仅是展现中国古典诗歌声音之美的最好表达方式,也是使诗歌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的表现方式。从这一角度讲,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歌意义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了吟诵,就会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理解。
    刚才提到,吟诵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想记住一段歌词,最容易的方法是把它唱出来,而不是读出来。吟诵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一种吟唱方式,可以激发自觉的学习和个性的理解,帮助记忆古诗文,提高中华文化经典传习的效率。在我们调查、采录的过程中,很多老先生都说,几十年过去了,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那些东西几乎全都忘记了,而老师教给他们的吟诵调,却永远记得。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从事吟诵表演或教学,但听上去风格很不一样,哪些才是正宗的吟诵?
    赵敏俐:虽然近些年国内举行的吟诵活动逐渐增多,有的高校、中小学开设了吟诵课程,但从总体上看,吟诵的传承活动尚处于分散无序的初级阶段,缺少国家层面的有效组织。
    传统吟诵有不同的流派,比如唐调、华调、常州吟诵等,这是我们抢救的重点。现在有些吟诵表演,或是在传统吟诵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音乐元素,或是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完全新创的吟咏模式。我们学习、记诵古诗文,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古诗文变成自己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可以有多样化的手段。如果想了解、学习传统吟诵,就需要参考比较权威的吟诵教材和视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