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爱有来世》中,一个科学家证明了人死后确实有来世。这位科学家解释说:“一旦身体死亡,意识的某些部分就会离开我们,前往一个新的空间。”他还用一台机器证明了这个理论。据另一个角色的介绍,这台机器能“在亚原子水平上测出人死后离开身体的脑波”。 这个观点和“量子意识”的理论相差不远,而理论的拥护者很多。有人认为,我们的心灵并不完全是大脑的产物,意识存在于物质实体以外的某个地方,因此身体即便死亡,意识也不会就此终结。 先来说第一种假设,那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依靠记忆,而记忆又永久储存在大脑中。如果记忆可以复制、粘贴到一台计算机里,或者复制、植入到一个死而复生的身体或灵魂里,我们的生命就可以继续了。然而记忆并不是这样运作的。记忆不是一台录像机,不可以在你的大脑中将过去发生的事播放出来。记忆是一个不断修改的流动过程,完全依赖于你脑中的神经元。不错,当你在夜间入睡、次日早晨醒来,或者当你在手术中麻醉、几小时后醒来,你的记忆都会恢复——甚至在你经历了“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你的脑死亡,记忆就找不回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心肌梗死和溺水后,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因为大脑一旦缺少富含氧的血液,神经元就会死亡,存储其中的记忆也就消失不见了。 第二种假设是,只要复制你脑中的连接组(也就是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图),上传到一台计算机里,或者在一个死后世界里复活你的身体,你就会在一间实验室或是天堂里醒来,就好像刚睡了长长的一觉似的。然而你的记忆、心灵,甚至你的灵魂的拷贝都不是你。那仅仅是对你的复制,和你的一个双胞胎兄弟或姐妹没什么两样。没有一个人会看着自己的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心想“那就是我”。不管复制还是复活,都不能确保你继续存在。 第三种假设是,你之所以拥有独特的自我意识,不仅仅因为你有完好的记忆,还因为你有个人的观点。神经科学家肯尼斯·海沃思把人的同一性分成了“记忆自我”和“观点自我”。他认为,只要把一个完整的记忆自我输入电脑,“观点自我”就会随之苏醒。 我不以为然。要是当事人没死,这样做就会产生两个“记忆自我”,它们各有各的“观点自我”,通过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从那一刻起,这两个自我会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并根据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记忆,而不是“你”一下子获得了两个观点。如果你死了,我不知道有什么机制可以把你的“观点自我”从你的脑子转移到一台计算机里(或是一具复活的身体里)。一个观点完全取决于自我从一个瞬间到下一个瞬间的连续性,而死亡是对连续性的永久破坏,你的个人观点是无法从大脑转移到任何其他介质中去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 这虽然听起来令人丧气,其实却刚好相反。明白自己必死是令人振奋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一刻、每一天、每一段关系都很重要。深入地探索世界、深入地与其他灵性生物交流,人生便会产生意义和目的。每个人在世界上、在历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从地理还是从时间上看都是如此。我们的基因组和连接组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也对其中的含义有所觉悟。 那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因为生命不是某场身后大戏的临时排练,此时此地,它就是我们在这片宇宙舞台上的个人演出。 (撰文: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翻译:红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