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童自荣:当下配音难称艺术 期待打个翻身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青年报 陈宏 参加讨论


    
    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以下简称“上译厂”)的60年星河里,童自荣绝对算最耀眼的几颗之一。在参加上译厂60岁庆生活动前几天,青年报记者也约了童老做独家专访,他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所以他用了一周的时间考虑才答应专访;但他对配音艺术曾经的辉煌和当下境况的思考,却又非常深刻,所以一聊就是三个小时。他说,无论在哪个时代,工匠精神都不能丢。
    进厂后跑了五年龙套
    1973年,“从高中时做梦都梦见配音、痴迷毕克和邱岳峰两位配音演员”的童自荣,在自己的而立之年前,收到了一份大礼——正式成为上译厂员工。有意思的是,此前他在上海戏剧学院,4年本科念的是舞台表演。
    “可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一直担心在舞台上会紧张出错、忘词,所以大学里老师也都知道,我的志向是配音,后来分配工作,我希望学校帮我推荐到上译厂。”
    一手带出了上译厂辉煌年代的老厂长陈叙一,对童自荣天生华丽的嗓音也很满意,于是,72年底敲定,73年童自荣就真的圆梦了。然而,进厂之后,童自荣冷板凳一坐就是5年,5年里,他没有配过一个重要角色,全部是只有一两句话的龙套。
    一来,陈叙一认为,虽然他嗓音条件出色,但毛病也很明显——在上戏练的话剧腔太浓,“比较容易冒高调,配戏时,搭档用B调,我却用A调,跟别人都搭不起来”。童自荣很苦恼,因为当时是文革期间,领呼口号都是高调,以为声音越高感情就越深,“一开始没意识到应该把声音沉下来。”二来,陈叙一的用人策略是,一个主要角色成功了,立即推一堆的主要角色给他配,所以,毕克、邱岳峰等老演员,仍然是主力。
    好在,内向的童自荣也坐得住,每次进棚,他都告诉自己,就算是龙套也要好好跑,“声音磨了整整5年,我才顿悟。”童自荣真正理解了上译厂配音演员的工作——不纯粹是对口型的翻译,而是用声音来演戏。“现在的配音方式我不大适应,戴着耳机,一个人从头到尾把台词都录掉。我觉得不好,有的戏就得在棚里好好磨。现在很多观众爱看原版片,宁可看字幕,除了时代原因,也有部分原因是对配音不满意。”他说。
    阿兰·德龙要求来华影片都他配
    童自荣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是因为在电影《佐罗》里给阿兰·德龙配音,在这部电影里,后者饰演了两个角色。银幕上的潇洒形象,配上童自荣华丽的声音,让这个电影火爆一时,童自荣“王子的声音”的标签,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贴上的。
    经过历练,童自荣已经对配音游刃有余了,配《佐罗》时,执行导演都认为很完美,陈叙一却严格地说“我来说两句”,他要求再潇洒和松弛一些,把佐罗的从容不迫和藐视敌人的气度表现出来,“补了好几个地方。”
    “其实我就是当作普通的任务来配的,后来那么多观众来信,才知道片子火了。”内向的童自荣,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当时很多观众都热情,说:“如果没有你的配音,不会有佐罗,仰仗你的音色,让全国观众都喜欢。”
    不仅是观众,阿兰·德龙本人也被这个声音征服。他来过上海两次,还特意到上译厂来,听童自荣的配音。第二次再来时,上海电影主管机构请他吃饭,童自荣远远坐在一个角落,阿兰·德龙也硬把他叫到自己身边坐。因为阿兰·德龙本人有点烟酒嗓,低且沙哑,童自荣让翻译问他:“音色不同,会不会担心这个声音太年轻?”阿龙·德龙说非常棒,希望童自荣保持这个嗓音,并且他还表示:“如果以后我的电影在中国有公映,全部都由你来配!”
    所以,后来还有《黑郁金香》、《孤单警探》等阿兰·德龙的一共4部电影,都是童自荣来配音,就像周星驰国语配音都找台湾的石班瑜一样。
    不过,尽管成名了,但童自荣在上译厂并没有“逍遥自在”,老厂长的标准并未降低。在配《啊,野麦岭》时,老厂长一开始准备让他配大少爷,后来斟酌后又把这个角色给了尚华,把他的监工角色换给童自荣,“因为他觉得大少爷的角色难配,我吃不下来,拿不住。那个时候我其实已经配了《佐罗》算是有点小名气了,但老厂长很讲原则,让人钦佩。”这样精雕细琢、只对作品负责的精神,童自荣说,是上译厂辉煌时最大的财富。
    期待60周年能打个翻身仗
    2004年,年满60周岁的童自荣,在生日时选择了从上译厂退休,但之后,他也并没有停止配音的步伐,尤其是2015年的现象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他在里面配了妖王混沌。虽然台词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有个90后的小姑娘告诉他,第一次去看这部电影时,是为了孙悟空去的,但后来她又去了17次,“就为了听童自荣配的混沌的声音”。
    退休后,童自荣一度认为他的声音是不是只存在于那个年代的人的记忆中,毕竟他还习惯于把接下的这个活儿这么描述:“就当做一般生产任务,因为厂里让帮忙,导演是希望妖怪由我来担纲,我也没想到会轰动。”
    虽然他用“生产任务”这样老派的词语,但事实上,喜欢他声音的年轻人却很多。“这也是当年在上译厂工作的理念,不要配得怪里怪气、妖怪化,而是要像个人,不要有反派的固定模式,结果,这一点跟年轻人的审美倒是不谋而合。”
    然而,他也没回避配音在当下遇到的困难,他认为除了时代变了之外,还因为这项工作没被当成艺术来抓,当下的配音因为赶时间,一个人念完所有的台词,所以比较粗糙,不属于精工出细活儿:“一是没有一位高明的导演掌控抓质量;二是作为幕后工作人员配音演员收入低,因此很难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三是制片方不重视配音,当做快餐来做。”
    专访的最后,他一直在强调,配音其实有未来,像这两年关于配音的话题也渐渐被讨论得多了起来,童老说:“现在形势应当蛮好的,文化受到重视,语言艺术热火起来了,所以上译厂60周年大庆,我们也该想想怎么打个翻身仗。”
    [童自荣的小秘密]
    1.童自荣说,当年全国配音的译制片“四大厂”,上译厂的配音最受欢迎,因为最洋气,而他的声音确实可以说是“上海格调”的代表。靠嗓子吃饭的人大多有养嗓子的怪癖,据说央视金嗓子任志宏起床后半个小时不开嗓,台湾歌手费玉清出入空调房全部围围巾,但童老并没有太矫情,“我没有刻意保护嗓子,对我们来说,嗓音条件闭合要好,要经用,哪怕年纪大了也没关系,它不像高音歌唱演员,年纪大了上不去。我的保护原则就是平时睡眠要好,声带闭合好了,我录音就能随‘声’所欲。”
    2.全国观众因为《佐罗》认识了童自荣,这部电影却并非他自己心目中的“最爱”,他自己最爱的三个配音角色是:《黑郁金香》里阿兰·德龙饰演的兄弟俩(因为他认为配《佐罗》时他还不成熟),《莆田进行曲》里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第一次挑战反派角色,算是代表作了)、《茜茜公主》里的波尔克上校(尽管不是主角)。
    “尤其是后面两个角色,跟我平时的形象太不像了,我生活中是个很内向的人,不跟别人开玩笑,不幽默也不风趣,却要去配一个喜剧角色,但是凡夫俗子却能体验了一个王子、一个上校的感觉,也让我算是体验了另一种人生,配成功了还是挺陶醉的。”
    3.上世纪80年代初,李连杰饰演的《少林寺》风靡全国,也让国人看到,原来国产电影还可以这么好看。而李连杰饰演的觉远小和尚,也是童自荣配的音。但是,配这个童自荣还受到了一些质疑,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应该配外国片,拥有华丽声线的王子等等。最终童自荣的配音是成功的,但成名后的李连杰,他表示并不欣赏。有几次遇到对方,有人介绍说,“他就是你《少林寺》的配音演员”,李连杰毫无反应,径直离开。
    4.童自荣很欣赏的是胡歌,2011年,胡歌为动画片《少年岳飞传奇》中的主角岳飞配音,而童自荣给岳飞的师父配音。童自荣跟他聊天,说年轻正是发挥的时候,要珍惜,第二要意识到名利都是观众给你的,不要让他们失望。童自荣说自己是倚老卖老“说教”,但胡歌连连点头,非常诚恳,“他做得真好,现在这么红的时候出国读书,也证明他和一般明星不一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