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刘逸生:“学海苦航”写就诗书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南方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刘逸生晚年读书图。
    
    《蜗缘居感旧图》(局部) 刘斯奋 绘
    
    刘逸生书法作品
    9月3日,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学海苦航——刘逸生学术成就研讨会暨诗书画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南方日报社、羊城晚报社、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由广州图书馆、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岭南美术出版社协办。展出著名诗词学者、诗人、报人、教育家刘逸生先生书法作品约70幅,以及信函、诗稿、题签、手稿、照片、著作实物、印章实物、印屏、拓片等。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今年是刘逸生先生的百岁诞辰。刘逸生(1917-2001),号逸堂,广东中山人,先后供职于香港广州《华商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各大报刊。晚年任暨南大学教授,桃李满天下。他所著《唐诗小札》先后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近百万册,主编《中国历代诗人选集丛书》40余种,先后在广州、香港、北京多次再版,开创了古典诗词鉴赏的新流派,影响至今不衰。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正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作为岭南著名诗词学者,刘逸生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轨迹具有哪些当代价值?专题讲座“刘逸生学术成就研讨会”也在展览开幕式当天举行,黄天骥、陈永正、王晓吟等多位学者聚首一堂,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1
    立足传统,奠定现代鉴赏学基础
    刘逸生先生在诗词、新闻、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本次展览的内容以书法、图片、著作实物为主,向观众展示刘逸生的治学经历、学术成果、艺术趣味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现场展出的近70幅书法作品,是刘逸生艺术品格的写照。这些作品是刘逸生闲暇时所作,内容多为古代名言秀句与作者自己创作的诗词。“刘逸生先生的书法特点,我总结为两个字:‘雅’与‘逸’。”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如此评价。
    “刘逸生先生把诗词中的意境情调,以及个人对诗词精神的理解,融会到笔墨之中。‘以诗人之心观诗、以诗人之心作诗、以诗人之心书诗’。”在陈永正看来,刘逸生与其说是一名“书法家”,不如说是一名“擅书者”:他将书写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未曾想到要制作一帧“书法作品”。
    如果说书法作品反映的是刘逸生的艺术才情,现场展出的《宋词小札》《宋诗鉴赏集》等手稿,则体现其治学求索之路。《唐诗小札》是刘逸生的成名作,1961年结集出版,出版后5年间印数已超过50万册。该书以散文的形式鉴赏中国古典诗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影响了几代读者。
    “《唐诗小札》让我成为刘逸生先生的‘粉丝’。”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天骥认为,《唐诗小札》堪称中国现代鉴赏学的开山之作:“刘先生分析唐诗、宋词,既要求准确理解诗歌的原意,也邀请读者发挥想象力,与诗人一同参与诗歌的‘再创造’。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
    除了让读者参与诗歌意境的再创造外,运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去理解作品,以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也是刘逸生在诗词鉴赏领域的创见。黄天骥表示,这些观点既根植中国的诠释学传统,又体现出“岭南学派”的治学风范:“他的研究功底扎实,但文风轻松、富有想象力,使得《唐诗小札》如此脍炙人口。”
    黄天骥进一步指出,《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显示出古典诗词的生命力依然强大:“如何读诗词?如何研究诗词?我们还有许多失落的传统有待重拾。刘逸生的思想至今仍在启发我们。”
    2
    以苦作舟,担当后学知识“摆渡人”
    除刘逸生的个人创作外,门生故交撰写的纪念作品、学术、诗词、书画界的纪念书画亦同场展出。长子刘斯奋所绘的《蜗缘居感旧图》手卷,是此次纪念活动的点睛之笔:画中一位耄耋老者正在堆满“大部头”的电脑桌前埋首,奋力敲打键盘。手卷还收录10多位亲朋故旧的题跋,长达10余米,蔚为大观。
    刘斯奋介绍,“蜗缘居”是父亲为其居所起的名字。他的一生笔耕不辍,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敏感和兴趣,70多岁的时候还立志学电脑,甚至能用电脑进行写作。手卷内容正是对这一场景的追忆。
    刘逸生还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自传体回忆录《学海苦航》曾感动了一代人。因父亲早逝,刘逸生小学还未毕业,就为生活所迫离乡别井。“他从一个岭南水乡苦孩子成长为成就非凡的一个知名学者,走出一条在旁人看来绝无成功可能的路。”次子刘斯翰说。
    据刘斯奋回忆,父亲自进入新闻界起,便注意从老编辑的谈话中积累常识典故,工作间隙则背诵《辞源》。长期从事文化副刊工作,让刘逸生善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知识介绍给读者。但他不满足于只做“报人”,始终不断寻找治学目标。直到晚年,刘逸生还完成了龚自珍诗的全本注释,填补了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刘逸生不但个人勤奋苦学,他倡导尚文、勤奋、开放、平等的良好家风,同样为世人称道。刘斯奋说,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刘逸生常教育子女不可“玩物丧志”,却允许孩子“信口雌黄”,提出个人见解,“甚至写《唐诗小札》偶然遇到疑问,他还会同我们探讨”。
    不但刘氏后人对广东文化贡献卓著,刘逸生带领后辈学人陈永正、钟鸣、周锡 等,也在古典文学等各个领域卓然成家。陈永正表示,自己从事诗词与岭南文献研究,都与刘逸生的启发、引导密不可分。“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与我们青年诗友吟诗唱和,他写的新诗现代意识很强,让我们受益良多。”
    “我们不少后学都是读过刘逸生的作品,才走进诗词的大门。刘先生就如同一名‘摆渡人’,他的作品让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岭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王晓吟满怀感激地总结道。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王萍 通讯员 叶蓝 摄影 张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