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任鸣:为京味戏剧开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任鸣 参加讨论


    
    我是北京的孩子,酷爱北京,对京味戏剧情有独钟。
    身为导演,有时候不得不为舞台取舍,删繁就简、适应舞台,但我自然不忍心。拿话剧《全家福》来说,它是2012年北京人艺全年院庆活动的压轴剧目,根据叶广芩同名小说改编,以主人公王满堂一家的传奇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老北京古建行里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全剧采用编年体形式,以七幕戏完成50多年的时间跨度,角色的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这对演员表演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而在剧情上,如何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浓缩50年的社会、人事变迁,就只得在原著上取舍,忍痛割爱了。
    3个多小时的戏,时间较长,现在的观众恐怕接受不了。没办法,只得使劲儿砍,就删了两场戏,把演出时间压缩到3个小时之内。虽然这个戏获奖了,也获得了戏剧界的专家肯定,但我认为小说里的很多好的、精华的东西被割舍了。
    说起对京味戏的偏爱,1994年,我导演了第一个京味戏《北京大爷》,此后,《北街南院》《全家福》《莲花》《甲子园》《王府井》等接踵而来。我对北京有情结,偏爱北京戏剧,一排京味戏剧就跟打鸡血似的,所有的生活积累都能用上,得心应手。从京味文学到京味戏剧,不仅是文字立体化的过程,更融入了我的个人情怀。
    就创作本身而言,生活在同时代的作家要能够总结升华,提炼出来这个时代的风格,这是作家的责任。我们不能要求生活本身,只能要求自己。我自认为是个戏剧的体现者,不是研究者,也一直想把“京味”弄明白,但“段位”不够,不足以对京味戏剧乃至京味文学做个概括。在我看来,京味文学虽然都会写到胡同、四合院,但每一个作家的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不一样。
    戏剧的风格跟导演的个性、观念、知识结构、艺术修养都有关系。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局限性,我今年50多岁,受老一代作家的影响比较多,不能把所有作家都关照到。在坚守现实主义戏剧传统的同时,我也在找寻一些创新的元素。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戏剧表达不单是停留在人物和语言上。
    包括很多国外的戏剧,我也在看,多元化的戏剧形式能够为观众呈现多种选择。艺术最重要的是个性和自我,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创作,但思维和戏剧观念是多维和开放的。只要有观众来看,戏剧就有存活的空间。
    就一部戏剧而言,文学剧本很重要,戏剧形式没有文学内容重要。如果剧本没有丰富深刻的内涵,都是在玩形式,那就脱离了戏剧本身。剧本是一“剧”之“本”。2010年,万方、中杰英、王俭、叶广芩、过士行、刘恒、孟冰、苏叔阳、邹静之、何冀平,10位剧作家成为了“北京人艺荣誉编剧”,他们都与北京人艺有着很深的渊源和独特的感情,用自己最经典的作品丰富了北京人艺的舞台创作。
    复排名剧向来是北京人艺的演出传统,发现和培养新的经典作家更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现在能多拍一些原创京味剧目、多发现一些新的京味戏剧作家不是更好么,对北京人艺的贡献不是更多么。
    (作者任鸣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话剧导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