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创新力正在冻土层下涌动——专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这个沉寂期不会很久,很多新的观念都在冻土层下面涌动,准备来年的爆发。
    
    电影《湄公河行动》发布会现场
    年关将近,无论票房最终停留在哪个数字,中国电影人已经凝聚了这样一种共识:2016年是电影产业淘汰劣质产能的冷静期,未来,真正用优秀的电影作品和观众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稳定阶段即将到来。
    在这个冷静期之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看到的是创新力正在涌动。赵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票房或许有天花板,当代生活的进步是没有天花板的,电影产业也会和这个时代同步。”
    在赵军看来,技术手段变革给中国电影人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而30年来中国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走向多元,电影人更要懂得关注当代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2017年将是复兴之年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2016年票房增速放缓的现象?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赵军:除了宏观经济下滑、票补减少、优秀影片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之外,行业本身的建设,包括发行、院线建设、影院营销等方面,我们仍然滞后。我们还缺乏特别优秀的发行公司,缺乏对影片发行的创新,使得在过去几年影片发行表现平平。
    发行、院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进入了瓶颈期。如何使这个行业保持接下来的平稳上升甚至高速发展,人才的培训、队伍的建设和新观念的灌输迫在眉睫。
    《瞭望东方周刊》: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指出“电影产业增长不应以单一指标衡量”,那么在2016年电影票房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其他指标表现如何?
    赵军:2016年我们看到了三个很喜人的产业进步。
    第一,我们看到高科技越来越迅猛地进入电影行业。互联网售票、3D和巨幕电影、全景声技术、激光放映,这些都推动了行业发展。高新技术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信息量大增的全新银幕世界。
    第二,尽管在2016年处于平缓的状态,但是我们预计两年后,中国电影市场将在全世界登顶。为此准备的大量投资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制片行业。我们可以期待在明年看到很多优秀的中外电影进入中国电影行业。
    第三,这两年中国的院线投入和影院的运营管理也在酝酿新的突破,会有更多崭新的影城脱颖而出。主要将表现在整个行业和行业外的大数据的跨界联盟上。
    因此,这个沉寂期不会很久,很多新的观念都在冻土层下面涌动,准备来年的爆发。2017年是突破瓶颈之年,我看好2017年行业的复兴和起飞,将会回到前几年高速增长的状态。
    资本短视,文化从业者不能短视
    《瞭望东方周刊》:资本助推了电影产业十年来的增长,但如何面对资本热带来的诱惑仍是电影人的一个难题,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赵军:没有资本的推手,产业是算数式增长,有了资本的推手,就是几何级增长了。资本带来了高新技术的进入、银幕数的增加、影院向三四线城市的扩张、制片规模的扩大等,对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而言,是正能量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资本瞄着金融价值而来,追求的不是产品价值和产业价值,而是金钱的价值。资本一般来讲还是比较短视的,只看眼前,但做文化产业不能短视。
    资本方可能会说,数据证明一个电影采用这种拍法、起用这个明星可以挣钱——明星天价片酬的乱象也证明了资本的短视。但是艺术家和电影人,不完全由数据来支配,艺术不是数据的产物,而是灵魂激情和创作技巧的产物。
    电影人要冷静判断,不要一门心思只想得到资本的青睐,而应该把你的影片拍到最好,把你的发行做到最好,各司其职。
    《瞭望东方周刊》:“好影片”要和观众达到情感共鸣、价值观共鸣,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电影又如何找到自己价值观上的文化标签?
    赵军:时代变革下,电影人应该敏锐地去关注周遭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矛盾。比如环保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家庭问题,都是周围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在大环境所给予的种种挑战下,会不断出现新的价值观选择问题,这为电影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在电影里表现真善美的价值观,永远会受到观众欢迎。
    虽然中国电影2016年增速放缓,但是我在这一年的一些影片中还是看到了思想的沉淀,凝结出了比前几年更扎实、更丰富、更成熟的结晶。
    比如突破了传统纪录片范式的《生门》,有很强大的内在力量。2016年末它会在院线出现,我相信这类纪录影片以后也会增加。
    
    电影《大鱼海棠》海报
    怀着文化理想去培育市场
    《瞭望东方周刊》:“票补”退潮后,一些观众因为觉得票价超出心理价位而放弃影院消费,你认为目前还有哪些培育市场的手段?
    赵军:影院可以利用低票价组织学生场和老人场电影,但是如果片方将最低票价定得过高,就无法满足无收入及低收入群体的观影需求。另外三四线城市的人口结构和一线城市是不一样的,为了让更多小城镇消费者能够看到电影,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影院的分成比例来鼓励当地影院多放映低票价影片。
    除了票补手段,我们有很多手段可以培育市场,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正式实行也会对电影产业有很大促进作用。未来可能还会按照电影促进法的精神进行细化,市场规范力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瞭望东方周刊》:未来的影院会是什么样的?
    赵军:院线的创新和电影的创新一样,要有人去改变现状。这些年一些粗放型的电影院应运而生,下一步院线整合,会把粗制滥造的影院淘汰掉,改造成我们展望的未来影城,给观众提供更高质量体验。
    未来影城的建设,首先需要建设者热爱电影事业,全身心投入来提高建设、管理和设计水平。
    其次,要跟得上时代观念。未来影院可以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建立约影和拼场的功能,很多小众电影可以找到它上映的空间。比如有一部影片排片率低,可以通过互联网调研手段了解观众需求,及时为观众开设新的场次。其实影院只要有一个App,就可以发出观影邀请。
    最后,影城必须有主动向市场进行创新的运营管理和营销的办法。现在大部分影院不善于自己主动找片子。电影院应该迎合市场气氛,每个院线表现出不同的选片风格,就引导和适应了市场分众化的需求。
    任何一个影城都是建设者的人格外化。当下大部分影城和院线还没有人格化特质,千人一面,看不出院线是谁的,这就无法加入我们这个时代的竞争。
    《瞭望东方周刊》:电影发行和排片,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吗?
    赵军:我们从事电影业不完全是做生意,我们在做文化,文化有产业方向和事业方向,要在这两个方向中找到平衡。
    如果完全从产业角度来看,一切都是生意,利润最大化;但是从事业这个角度来讲,我希望发行商能重视电影发行的多元和电影制作水准,怀着文化抱负去培育市场。
    中国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应该更多地从事业角度考虑,有对文化的理想抱负和责任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