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浪漫主义的空谷足音——听《龙声华韵》——《希望》交响音乐会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刘雪枫 参加讨论

    很久没听国内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了。6月18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庆六十周年系列音乐会之一, 《龙声华韵》 —— 《希望》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上半场演奏了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的四首歌》 ,下半场演奏了关峡的《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希望” 》 ,音乐会由邵恩指挥,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加盟。
     邵恩执棒的这场《希望》交响音乐会的曲目实实在在地令我动心了。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最爱,因为大学时便对着“光华出版社”的袖珍总谱反复地听,可以说已经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可是我还从未在现场听过这部作品。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的四首歌》在任何时候我都会拥抱响应,更何况由孙秀苇演唱也实在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音乐会的重头戏是关峡的第二交响曲《希望》 ,记得我曾经听过他的第一交响曲,还写下几句评论,现在一晃也有十年光景了。
    当音乐会进行到下半场,关峡的第二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于袅袅之中趋于寂静时刻,我蓦地意识到,这场音乐会分明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空谷足音,由李斯特《前奏曲》经过一个世纪后理查·施特劳斯延续的余晖,再到关峡的严肃致敬之作。如果说关峡的第一交响曲在音响基因中仍残存着瓦格纳的部分影响,那么第二交响曲至少在第一乐章兼顾了理查·施特劳斯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和声基调,从音响风格辨认,似乎卢托斯拉夫斯基、潘德雷茨基甚至施尼特克的痕迹都比较明显。也许是为了制造一种强烈的对比,第二乐章的柔板更具有英语国家的气质,如英国的埃尔加、沃尔顿和蒂佩特以及美国的艾夫斯和巴伯。关峡写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主题旋律,畅美如歌,配器亦不落俗套,主题素材的变化和一系列对应都很有新意,可以说发展得非常有力、有机,这在中国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中尤其难得。就整部作品而言,第一乐章带有唤起的意味,主题呈现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使我意识到音乐有时候承担的社会功能诉求,除了说教和渗透,可能更需要当头棒喝,这音响冲击力不仅强硬,几乎是暴力美学在交响乐领域的登场。如果说民族性,第三乐章是很好的实验,且现代音乐语汇特征明显,还富有变化,饶有新意。
    说说音乐会上最令我激动的李斯特《前奏曲》吧。我对邵恩的处理非常赞赏,他的激情也让我感动,他萌萌地投入与爆发都让我联想到巴洛特利和索科洛夫。邵恩对音乐的刻画既细致又富于线条感,在《前奏曲》中,他很好地控制了力度的分配,再加上国交各个声部非常默契,无论是铜管、木管、竖琴还是弦乐,无不沉浸在浪漫主义的音响洪流中。
    能够坐在乐队里演奏《最后的四首歌》 ,足以使乐师们产生无法抑制的兴奋,不仅是乐师,指挥也同样兴奋过头,虽说作曲家为声乐与乐队提供了极为高超的和声空间,但在相对空间拥挤的北京音乐厅,乐队的声音一直有压过女高音之嫌。孙秀苇可能是第一次演唱这部作品,越唱到最后,越显得自信心不足,吐词基本听不清楚,能够保证声音不走样已属最大成功。其实她的《春天》一出声,味道很对,高音尤其饱满圆润,很有杰西·诺曼的感觉。我一直以为,德语歌曲的难度在语言的吐字和韵味的掌控,如果对这两点稍加忽略,有意大利歌唱底子的人会把德语歌曲唱得更婉转更抒情,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要求是损失了德语歌曲的精神性,或者说把德语歌曲唱俗了。但是在做艺术评论的时候尽可能放弃绝对标准,能够就现实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才更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