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竖起创作转向的风向标——记“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吴艳丽 参加讨论


    
    桑杰才让与同伴(水彩)
    吴长江
    由文化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已落下帷幕。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0月15日同期开幕、为期两个月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书法篆刻作品展和摄影作品展,还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美术馆、亮宝楼持续释放着“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热度。千余件作品,应和着三秦大地的历史文韵,发出时代新声。
    气象沉静
    为了避免综合展大而化之的弊端,本届艺术节的美展在充分总结前两届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业界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新尝试与新调整。其意在强化展览的学术性,从检阅与引导两个维度,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发挥双重作用。
    本届艺术节的新亮点,是在全国美术作品展之外,增加了书法篆刻展和摄影展。三者的“整齐列队”,初步形成了艺术节的美术方阵。同时,展览一方面聚焦中国艺术的自身发展——550余件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尽可能地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彩(粉)画各个画种近几年的优秀新作;近300件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现着书法篆刻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200余件摄影作品,以影像呈现出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与征集两种构成方式,使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汇聚一堂,展现着他们对艺术不同层面的多样化探索。因此,艺术节不仅反映出当下中国美术的整体创作水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对话,也展现了当下艺术家对艺术本体、艺术与时代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作品本身也焕发新的气象,其最大的变化、最为吸睛的不是数量的繁多,也不是种类的丰富,而是多了沉静之气与思想深度。展览中,很多中国画通过笔墨语言来表现生活的温度,变得更加沉稳与安静;雕塑也更多地出入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突出写意精神的当代化表达;版画依循着艺术本体的探索,在坚持原有水准的基础上不懈开拓,充满鲜活的当代感;书法创作不再是“急就章”,也不再为了创新而创新,更加注重传统之上的个人心性表达,书法大家写出了“人书俱老”的气象,青年书家写出了充满个性的新面貌;摄影作品更是以一份朴实无华的纪实性替代了对技术手段的过度运用……艺术家交出了一份新答卷,不再困于创作的“象牙塔”中重复自我。
    沉静的背后,是商品化创作、复制创作、以临摹代替创作等浮躁之风的消退。艺术家开始更多地将关注点转向作品本身,通过走向时代、走向自然、走近现实、走进内心的情感关怀,赋予创作以活力。这有赖于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文艺创作指出的方向,有赖于政府、协会、艺术机构的有效引导,有赖于艺术市场对艺术作品的有效选择,有赖于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等客观环境的影响。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起到了积极意义,创作的转向已成必然趋势。
    艺术惠民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从举办地到开幕时间,本届艺术节都暗合了七十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及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的文艺为人民的方针。这恰似一条“红线”,串联着本届美术作品展、书法篆刻展和摄影展,让文艺真正地惠及大众。
    为人民抒写,是本次美术作品展、书法篆刻展以及摄影展极力彰显的价值。在这方面,展览呈现出两个维度。一是创作者不再局限于自身喜好与情调的表达,或者观念的卖弄,而是深入时代、深入生活,探求人民的精神抒写,体现出对人民的生活变化与生存境遇的关怀。例如,在人物画创作中,出现了大量表现工人与农民劳动之美的作品;在摄影作品中,通过表现中国科技与交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反映了人民的创造激情与力量等。二是以真善美的现实关怀和正大气象的笔墨精神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大众的审美追求,如美术作品展的主题“中国风格 时代丹青”、书法篆刻展的主题“笔墨传承 诗意华章”、摄影作品展的主题“时代影像 中国精神”所彰显的深意一般,蓬勃着这个时代的精神脉动。
    同时,主办方通过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与展览相应和,让展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例如,通过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多场相关的学术讲座,强化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以此次展出的中国画为参照,阐述了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发展的若干问题;“汉字书法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解析了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及其兴衰演变……此外,各个展场也培训了志愿者,为公众就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包括创作背景等“解惑答疑”。
    各美术馆还面向少儿策划了公教活动专场。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孩子们通过创作“重塑自己”的作品,在五彩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另一个自己;活动“‘糕’尚秀花、‘蛋’塑无妨”集美展与美味于一体。在西安美术馆,“彩色橡皮章”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小试刻刀,在实践中理解中国的传统篆刻文化。即使在展馆外,也有许多公教活动。如西安美术馆基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讲堂”项目策划推出的“艺说”公益活动,通过微信平台,用视频、音频讲解的形式进行基础艺术知识普及,其中结合本届艺术节举办的“齐白石:篆刻的刀锋特点”,帮助公众了解了齐白石的篆刻之美。在场内外的互动中,艺术绽放出了更加灿烂的色彩。
    艺术节接力的步伐还在继续,展览留下的思考也将不断延伸——在前进的道路上,让展览在清晰的定位中向着学术的深度探索、向着普及的广度拓展,是国家级的艺术节之于时代、之于人民的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