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谭永铨:中国魔术需要职业的演员和专业的观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李博 参加讨论


    
    谭永铨近照(来自网络)
    在香港,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魔术师,他身材高大,体魄雄浑,因为外形酷似影星洪金宝,被很多人称为“魔法洪金宝” 。他中文名叫谭永铨,而熟悉他的朋友更习惯于称呼他的英文名Albert Tam。
    如今的谭永铨,是香港最为著名的国际级魔术师,从近景魔术到大型舞台幻象,他都能够轻松驾驭。他是香港魔术家协会荣誉会长,也是香港唯一被美国著名的“好莱坞魔术城堡”推介演出、亚洲唯一获得国际魔术权威“英国魔术圈”内圈银星会员资格的魔术家。
    出身于魔术世家的谭永铨,在真正爱上魔术之前,其实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笑言如果不是遇见了荷兰魔术师Rich - ard Ross,也许自己今天会是一位成功的摄影家。1976年,谭永铨在电视上看到Richard Ross的三连环表演,立即疯狂地着迷。1977年,他得知Ross要来香港表演,便想方设法见到了心中的偶像。Ross对谭永铨道出了自己的三连环表演与普通三连环的区别,这让谭永铨意识到,原来魔术有无限的可能。
    在这次人生中最为难忘的经历之后,谭永铨便踏上了魔术师之路。1979年,他赴日本拜入魔术名家村上正洋门下。学成归来之后,谭永铨活跃于香港各大夜总会,担纲著名的海上夜总会常驻魔术师,并经常前往日本酒店巡回表演,这使得他很快成为香港最为知名的魔术师。
    1984年,谭永铨创立香港魔术演艺中心,并在香港著名的百货店设立魔术专柜,售卖魔术用品, 1993年进而开设香港首家魔术专门店。多年来,除演出外,谭永铨曾在“城市当代舞蹈团”“香港芭蕾舞学会”“香港管弦乐团”“中英剧团”等多家知名机构负责舞台效果和魔术顾问工作,还为香港大学及各中学魔术学会开设讲堂工作坊。
    在谭永铨眼中,魔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所有表演门类中最为独特的。他坚信,世界上没有糟糕的魔术,只有糟糕的魔术师,因为“一位优秀的魔术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将这种奇妙的感觉传递给观众;相反一个糟糕的魔术师,则会让本来奇妙的感觉归于平淡” 。
    不久前,作为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国际综艺合家欢”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粤港澳台魔术交流展演活动之一,两场名为《魔技杂艺》的演出在香港成功举办,不仅收获了极佳的票房,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演出结束后,身为演出技术总监的谭永铨向记者分享了他多年来对于魔术艺术发展的深入思考。
    
    在日前于香港举办的《魔技杂艺》演出活动中, 《魔幻地域》 (上)《中华魔力》 (中) 《猜一猜》 (下)等魔术节目先后亮相
    记者:据闻这次《魔技杂艺》演出,近2000张门票不到3天便售罄,香港的魔术杂技演出市场向来这样火爆吗?
    谭永铨:由康文署推动的演出在香港大多观众爆满,不可否认,低票价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以这次演出为例,最高票价只有260港币,最低100港币,在香港,这个票价算是非常低廉的,一般的商业演出票价大多最低要800到1000港币。在香港办演出成本很高,这类活动哪怕满座都肯定是赔钱,但康文署还是会持续举办,因为这是提高香港市民文化艺术水平、培养香港文化市场的好方法。
    而更为重要的是,康文署并没有将这类演出看作公益活动,而是将它们当成文化推广来经营。公益就意味着完全免费,但康文署推动的活动从来不会免费送票,因为他们懂得,演出市场不是免费送票就能形成的,市场需要培育。所以哪怕票价再低廉,康文署还是坚持通过市场的方式让观众掏钱买票,这能够慢慢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如果你每次都是免费送票,观众就会认为魔术杂技节目等同于免费演出,当你试图售票的时候,他们就不会买账。
    记者:据了解,与香港相比,内地的魔术杂技演出送票现象较为严重,您认为内地的演出市场应当如何培育?
    谭永铨:一方面是主办者要改变理念,要懂得魔术杂技艺术家为娱乐观众付出了自己的辛劳,他们有资格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因此永远让观众免费看演出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行为。另一方面培养品牌也非常重要。比如刘德华要举办演唱会,很多观众都会趋之若鹜地买票,难道刘德华就是歌唱得最好的人吗?不一定,但很多观众都喜欢他、认可他的明星品牌。
    魔术和杂技也是一样。2009年刘谦进行世界巡回演出,我担任他的舞台总监,发现内地很多观众都会主动花钱买票。我记得当时的票价最低要280元人民币,最高要1400多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相当不菲,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看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表演,票价折算过来大概也相当于1400多元。为什么其他魔术师的演出观众不买账,但刘谦可以?还是因为他打造了自己的明星品牌,而有品牌的优秀演出永远不会缺少市场。
    记者:在您看来,观众肯掏钱买票看魔术杂技演出,是不是培育市场的第一步?
    谭永铨:有观众肯掏钱买票看,是魔术杂技艺术生存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培育,香港观众已经知道怎样专业和投入地去看演出了。比如他们会热情地鼓掌以激励演员,但这只会出现在每个篇章结束之后,而不会是随意乱鼓掌。再比如,如果一个观众知道自己在看演出时可能要走动,他就会主动购买靠边的座位以方便出入。
    反过来说,如果观众不够专业,就可能会让演出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据我所知,内地有些魔术杂技演出的票被当成礼物送,很多时候得到票的人没时间看,就把票送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司机,而去剧场看演出的人对魔术杂技的兴趣并不大,也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有些坐了20分钟就不耐烦地离开了,这显然会对演出造成不良的影响。
    记者:那么魔术杂技明星的品牌究竟应该如何打造?
    谭永铨:内地很多优秀的演出团体都归国有,艺术家们也身处体制里,他们不太会在意如何为市场服务、如何为市场改变。而香港的艺术家没有政府养,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自负盈亏。美国也没有公有的魔术杂技演出团体,你会发现,那里很多大师级的魔术师都是街头表演出身的。我认为魔术演员应该有在街头表演的经历,因为近距离为观众演出一方面会磨练演员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观众需要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和表演。
    在街头“卖艺”其实是中国魔术杂技表演的传统,但需要定性的是,街头卖艺的人并不是乞丐,他们不是毫无付出地讨饭,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艺术付出换取或多或少的酬劳。我演得不好,你可以不给钱,没关系,我回去再练,练高了水平再回来演,这次你觉得好了,就会给我钱,再往后,你觉得我演得精彩,就会主动来找我,给我钱看我的演出。演出市场就是这样慢慢培育起来的。
    记者:您认为既有的机制对于内地魔术杂技艺术的创新是有利还是有弊?
    谭永铨:一方面是有保障,另一方面也有所限制。保障在于艺术家们至少有一定的基本收入,能够心态相对平和地进行创作和演出。而限制就在于由保障催生出的某种功利心——比如内地有些本来很具潜质的新节目,尚未打磨完善就被匆匆送去国外参赛,结果未能得奖,于是创作者就会立即舍弃这个节目,为来年的比赛再创作一个新的节目。要知道,很少有哪部新作品一创作出来就是完美的,一些璞玉般的节目就这样被扔在了尘封的故纸堆里,实在很可惜。不断创新当然很好,但创新要有目的性,不能因为功利心而盲目搞创作,导致优秀的创意频频被浪费。
    记者:对于热爱魔术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谭永铨:首先你要真心热爱魔术,特别是在中国魔术缺少系统培养体系的前提下,大多数魔术师从事这个行业的起点都是因为自己喜欢。在此基础上,你应该搞清楚自己是想把魔术当爱好,还是当职业。近一段时间,为了培育香港的魔术演出市场,香港政府开始尝试为街头魔术表演者发放执照,鼓励他们在固定的地点为游客演出。但其实发多少执照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鉴别这些表演者中有多少是抱着玩的心态,有多少是真正想从事这一行。要知道,玩魔术的人只想得到掌声,根本不会计较钱,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想把魔术当职业,我认为没有必要给这样的魔术爱好者发执照,他们大可以回家或随便找个地方去为亲朋好友表演。政府真正要扶持的是那些将魔术当成工作的人,他们会为了谋生而认真思考观众需要什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同时,魔术是充满创意的艺术,不应该千篇一律,人家创作一个《千手观音》或者《东方天鹅》 ,你跟着去模仿,根本没有意思。我教学生,从来不会让他们模仿我的风格,也不让他们盲目模仿别人,而是要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风格。我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风格创作一个节目,然后同他们一起去摸索,共同寻找达到质变的那个临界点。好的老师不应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要跟学生一起寻找那扇通往优秀节目之门。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主动的付出,这对于他们的技艺提升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另外我认为读书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我很推崇魔术界的三本“天书” : T h e T r i c k B r a i n,教授你如何创作魔术;M a g i c b y M i s d i r e c t i o n,讲述如何用诱导术去发挥魔术的功能; S h o w m a n - s h i p f o r M a g i c i a n s,教会你魔术中的表演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