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高腔,对于京城的观众来说,算得上难得一见。此次,随着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举办的“湘戏晋京”活动,常德汉剧高腔、新编古装戏《孟姜女传奇》于立秋之后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如同山野清风,扫除北京“桑拿天”的湿热。 湖北、广东都有汉剧,汉剧属于皮簧腔,所以,它们和京剧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常德汉剧与湖北、广东汉剧的不同在于它有其地域色彩浓烈的高腔。在《孟姜女传奇》中,船工号子、扎排号子,就起到了类似帮腔的作用,而那些沅江澧水畔的民歌小调也演变成了动人的唱腔,吟诵着孟姜女这位痴情女子的千古传奇。 常德汉剧高腔《孟姜女传奇》集结了常德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高腔、澧州大鼓、澧水船工号子以及该剧剧情本身——津市嘉山“孟姜女传说”,都是响当当的常德文化名片。剧中的孟姜女,由《左传》中的齐国人,变成了性格活泼的常德妹子。名门小姐孟姜女与丫鬟看龙舟赛时,与夺标的书生范喜良两情相悦。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长沙看此类题材湘戏时,范喜良偷看孟姜女洗澡,然后喜结良缘,有着迎合市民趣味的“伧俗”情节。常德汉剧高腔把“结缘”雅化了,变成书生翻墙而入,小姐心下欢喜,父母亦未坚持反对,然后拜堂成亲。洞房之夜,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苦等三年,孤身跋涉,在长城脚下找到范喜良遗骸,继而哭塌长城,最终不惧秦始皇淫威,为夫殉情。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逾墙”之爱,一样亦可刻骨铭心。当剧中的“风、雨、雷、电”四神喋喋不休讨论婚姻爱情问题时,孟姜女踏上了寻夫之路,“过关”时那段“澧州大鼓”,曲词委婉凄凉,具有浓郁的湘北音韵特色,非常好听,不亚于流行在吴山越水间的江南小调《孟姜女哭长城》之动人抒情。是夜,整场观众都陶醉在这段“澧州大鼓”中,仿佛见到了千百年前那个不畏艰难、风餐露宿、千里寻夫的多情湘女——孟姜女。故而,但凡是扎根民间的,但凡是接地气的东西,永远牵动着老百姓的心,震颤着他们的灵魂深处。 如果说《孟姜女传奇》有何不足的话,应该是剧情的前面部分。龙舟赛固然有澧水民俗的成分,但男女主人公见面依旧是过去“才子佳人”的套路,借用《红楼梦》中贾母的话说:“这小姐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话虽尖刻,但确是这个理儿。如果没有坚实的爱情基础,如果不是范喜良身上特别的闪光点,孟姜女又怎会尚未圆房、只是空房三年,就思念成疾、痛苦不堪呢?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千百年来,多少孟姜女哭断肝肠,未能见到自己的良人。“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帝王为了千秋大业,开疆辟土、巩固江山之际,也应该多为底层老百姓想想,不要搞得妻离子散、民怨沸腾。这或许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至今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