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少年时期读过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里面的爱情故事早已模糊,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一种一辈子都在找树与扎刺的鸟儿,为的是在临死前唱出世...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直被认为来自西方小说理论,尤其是西方叙事学进入中国后,不仅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批评利器,进而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
能在太阳底下看见的东西总不如在玻璃后面发生的事情有趣。 ——波德莱尔 杨苡(1919年-2023年),自诩“生正逢时”,《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以亲切的口吻忆旧,往事历历,故...
蔡玉洗(1949-2023),是我原来供职的江苏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老友徐海知我与玉洗有故事,嘱我写篇文字纪念一下,顺便谈谈文艺社当年的事。嘉命难违,写什么呢?思绪纷乱,信马由...
一、两种“三姐妹” 世纪之交的一个有风有雨的下午,毕飞宇枯坐在客厅沙发上,突然听到电视机里传来摇滚乐的嘶吼:“如果你想要好身体,劝你多吃点儿老玉米!”就像是受到了神...
打开2024年第1期《收获》,如果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说,倍觉抢眼的,乃是山东作家。三部中篇小说中,山东作家竟然占据了两席。一位是《瞳距》的作者王玉珏,另一位是《皮影》(...
长篇小说是文学之重器,中篇小说是文学之利器 ,短篇小说是文学之锐器 ,长篇有长篇的短处,短篇有短篇的长处。当代文坛,迟子建可谓是将长中短篇小说掌控的得心应手,游刃有...
传统乡村以自然时间为基本主导,这应该是一个没有必要过多去讨论的问题。日升日落、四季变更、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乡村在自然时间链条之中循环往复。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
初读傅菲的《转灯》,以为写的是赣地扎灯笼、抬桥灯、圆灯等民间的节日风俗。重读几遍,才体会到这篇散文的内核重在写人,主人公小真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状态才是这篇散文的内核...
一 在中国大陆“七十年代”出生的重要作家中,张楚的长篇小说创作可能是最晚来到的。在《云落图》漫长的构思创作中,他寂寞耐心地“熬煮”在他心中蕴藏了三十年的“云落人物”...
乡土是文学的故乡,乡村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流空间,乡土叙事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赖丽芳的散文创作是个人化视角的乡村叙事,她的散文集《夹湖谣》是一部关于乡土回望...
一 这是“新女性写作专栏”的第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杨知寒、三三、蒋在三位小说家。她们都出生于20 世纪90年代,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她们被广泛关注:杨知寒的《一团坚冰》获得...
我初读胥得意的《沙卜台》,是出于好奇心,既想知道作品名字的含意,也想看看作者如何讲述一个村子13户人家的家长里短。首发于《民族文学》的长文,190页,我当时没有细读,走...
《奔跑的中国草》是钟兆云撰写的报告文学作品,以“世界菌草之文”林占熺为主角,讲述他如何把菌草技术传遍全国、全世界的突围之路,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悲伤与幸福同在的成...
一 “新乡土叙事”或说“新乡土文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为热烈的命题,因其直接对应着当代中国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山乡巨变,成为此一时代重要的文化和精神样本。本人曾在探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尽情地享受脚下这片土地所带来的恩泽,却少有人结草衔环,回报这一方水土。总说人要向前看,向前走,可我却觉得,得有人回头,为家乡做点什么。在这一...
1 从《夜车》、《男起解》返回现实世界,神游一场,静待途中披挂起的云雾散去。闵芝萍的小说具有景观性,因此,阅读的过程更接近漫游。假如时间充沛,最好缓慢地读,以读者的...
《崇吾之山,有鸟焉》在巧妙化用了神话传说的前提下,重新赋予了主人公神秘而又沉重的象征意蕴。小说大量采用了镜像式的表现方式,将男主人公残酷的生长环境展现于读者面前。...
借用现代主义文学经验处理某种总体现实及其对应的情感结构,构成当下相当一部分作家创作美学的嬗变。其重要原因正是,体验当代、概括当代和表达当代的写作雄心,无法依靠某种...
有人说,小说就是历史的坟墓。如果从小说与历史之间存在着的生死关系来看,确实有着几分道理。不过,更准确地讲,小说应该是历史的墓志铭或者纪念碑。这就意味着,小说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