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相对于异常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西夏文学的本来面目及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尚不被绝大多数古代文学研究者所了解和认知。究其原因,西夏文字的障碍和相关文学线...
内容提要:翁方纲对王渔洋诗学的研究,不仅是后人认识王渔洋神韵诗学的重要参照,同时也是理解翁氏本人诗学的直接途径。他很早就认识到神韵诗学的缺陷,想要用肌理说之实来弥...
一、研究缘起与经历 我做晚清女性研究并不是自觉的选择。《晚清文人妇女观》是我在这个方向上出版的第一本书,1995年由作家出版社刊行。在“后记”中,我讲到过此书的写作是缘于孙...
摘要: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
摘要: 口耳相传的口头传统构成了羌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其特征表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内部文化的差异性、传承形态的宗教性、文化影响的多元性等方面。这些特征既是羌族民众基...
内容提要 :“阿欧怜儿”山歌的地景书写,由众多富有岷州特色的地景意象构成,大致可分为山林意象、农事意象、田园意象以及神圣意象四个类别。这些地景意象的背后,寄寓着歌者...
九月下旬,台北天母西路美国在台协会宿舍大厦,一个七十坪大、四周都是大窗、视野极佳的单位住宅,米色地毯上散放着大大小小的盒子、几个非洲木雕、待挂的画、幼儿手推车……...
摘要:湖南古丈话中高元音i在中古帮系和见系声母后发生了擦化,而在端组和来母后没有。这个擦化元音在舌位上也有舌叶化的倾向。古丈话高元音在不同声母后的读法,反映了汉语中...
内容提要:19、20世纪之交,维新思想家梁启超在西风东渐、救亡图存的思想背景下,策动了以“新民救国”为主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梁启超的“新民说”的学术格局中,新人学为核心...
摘要:湘与黔桂边区域既是南北方言的过渡地带,也是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交叉地带,具有区域语言学的研究意义。该区域的方言语序研究尚显薄弱,可依据"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三个视...
摘要: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湖南是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点地区。推广普通话,要从方言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方言中容易犯错的地方。湖南推广普...
内容提要:唐代是中国诗歌理论与批评实践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诗论可分为格式、复古两大流派。格式派诗论的基本思想背景为南朝流行的性灵说,与文笔说也有密切关系。其理论的...
摘要:“还是”差比句(以下简称“还是”句)用副词“还是”等引进比较主体,用比较客体即一般所谓“比较基准”充当话题主语,是宁波方言等吴语中使用较多的句式(参看林素娥、郑幸...
内容提要:本文致力于重新解读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骆驼祥子》。通过文本细读,作者力图表明,《骆驼祥子》中的核心形象不是人,而是动物和幽灵(“个人主义末路鬼”);推动...
摘要: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背景,对晋语方言的口语成语--四字格进行考察。方言四字格是一种特殊的构式,其核心意义是"描绘人、物、场景的形貌、声音、行为、心理、环境等",因此具...
摘要:在中国南方部分民族语言中,名词存在生命度的认知范畴。这一范畴就标记方式而言具有多样性。根据标记对象所属或所依附词类的差异,标记方式可以分为自标和他标两大类。自...
摘要:舌尖元音的强摩擦现象是汉语方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目前学界对于舌尖元音的声学性质和音系地位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对而言,有关舌尖元音的...
摘要:通过汉语方言极大声调库藏的声调音高表现,看到声母性质影响声调音高存在5种类型。汉语方言声调音高主要受声母的历史性质因素的影响;声母对后接元音音高的降低效力按全浊...
中国的女性文学/性别写作的批评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被认为是“显学”。毫无疑问,较之整个80年代在性别研究层面的勉强、无力和尴尬,90年代的学者和批评家已握有更为得心...
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多重因素交融的结晶。来自不同地区的历代寓湘人物,在湖湘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元结(719-772年),就是这样一位人士。他原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