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5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摘要】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 2021-12-15
1. 官话方言中“儿”的读音类型 汉语方言“儿化”的类型与“儿”的读音大致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儿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始于今日,今方言的儿化韵与其“儿”音可能...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4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4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摘要】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 2021-12-14
1. 官话方言中“儿”的读音类型 汉语方言“儿化”的类型与“儿”的读音大致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儿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始于今日,今方言的儿化韵与其“儿”音可能...
[其他研究] 杨朝明: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不动产” 2021-12-13
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广阔舞台上,中华礼乐文明就像一棵永不凋零的大树,一丛常开不败的花簇。它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神要义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荦荦...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3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3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摘要】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 2021-12-13
1. 官话方言中“儿”的读音类型 汉语方言“儿化”的类型与“儿”的读音大致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儿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始于今日,今方言的儿化韵与其“儿”音可能...
[其他分支学科] “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第二届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举行 2021-12-11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曾江 实习记者 朱娜)11月27-28日,“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第二届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1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程荣:品牌辞书在新时代的修订与创新 2021-12-11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观点·对话·访谈] 【摘要】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 2021-12-11
1. 官话方言中“儿”的读音类型 汉语方言“儿化”的类型与“儿”的读音大致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儿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始于今日,今方言的儿化韵与其“儿”音可能...
[英美文学] 王广生:日本汉诗:夏目漱石和良宽 2021-12-10
日本汉诗是指日本人根据汉语诗歌的规则而创作的诗的总称。在明治之前,日本文学是用双语(日语和汉语)写作的,日语中的“诗歌”一词,即指汉诗与和歌。因此,汉诗是日本文学...
[现代文学] 宫立:文学名家的济南印象 2021-12-10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而济南既有山又有水,“山水之胜,不亚于江南”。 济南最有名的山当属千佛山。为什么叫千佛山呢?那是因为“山中最具规模的丛林为千佛寺,始建于...
[现代文学] 马宇晴 李宗刚:《骆驼祥子》为何被外国读者喜爱——中国现代文学的外国接 2021-12-10
我们知道,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用文言翻译了一大批西方小说,成为那时许多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学的启蒙读物。其中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翻译时,译者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学] 张洁宇:“今时”与“此地”——新诗精神与艺术的本土化 2021-12-10
1923年,闻一多为郭沫若诗集《女神》写过两篇评论文章,分别题为《〈女神〉之时代精神》和《〈女神〉之地方色彩》。前者高度肯定郭沫若及《女神》的“新”。他说:“若讲新诗,...
[文艺理论] 伍明春:网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诗性品格 2021-12-10
人工智能写诗为网络诗歌写作带来丰富启示,值得网络诗歌写作者加以推敲和玩味。图为一款智能机械手臂正在写诗。资料图片 我们如今所置身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不...
[文艺理论] 刘晓旭:陈望道的诗学观 2021-12-10
陈望道存世文章中,文学作品极少,小说和散文仅有6篇,而新诗则有22首,大部分创作于1921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望道同其他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一样,试图从语言文学方面探...
[文艺理论] 诸葛忆兵:古代的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 2021-12-10
文学创作,作为文人思想特征、精神面貌的形象体现,集中地表现了特定时代文人的思维与行为的特点。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普遍认为,人生价值就是出仕做官,即“学而优则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