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书展开幕的日子,我们集中推出三篇书评。在满城飘荡的书香中,这也许只是一缕,但丝丝缕缕汇在一起,便是思想的芬芳。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同样的,书是海洋,不...
当小说家选择金融领域作为展开故事与人物的主要场景,所要面对的阅读期待至少包括故事的精彩呈现与人性的深入描摹。金融从业者们日常工作就是与金钱甚至大笔资金打交道,容易...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风景?有的人云游四海,有的人困守一隅。对于生活在流动和迁徙中的现代人而言,所见到的风景会以不同的方式印刻在我们的生命之中。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
● 摘 要 石一枫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可称之为“新京派”小说的代表作。他在这部小说里发扬了1980年代王朔等人的京派小说对现实的批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世界...
张欣的写作与时代同行,为广州赋影。她津津有味地讲述了普通人起伏跌宕的创业故事,孜孜不倦地“深描”广州的地方性知识,静水流深地塑造独具光芒的现代女性。新作《如风似璧...
一直迷惑于作家格非的语言,总是有种独立于小说之外的古意,有过往万千回头一瞬的宿命感。 比如《褐色鸟群》《欲望的旗帜》《春尽江南》《隐身衣》等。即便他所写的,是当下此...
在百年中国文学的图谱中,县城书写往往是被忽视的存在。在现代文人的视域中,城市和乡土代表着进可攻、退可守的两极。“到上海去”是无数江南小镇文人的梦寐以求,而湘西小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写作学学科式微。原本属于中文专业至关重要的学科门类,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学科架构中消失了。大学的写作教研室大多被撤销,教写作的教师纷纷转岗。究...
1.乡土叙事的丰富多元 乡土叙事在中国文学史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指以乡土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具有泥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广义指一切书写乡村面貌的文学形态。乡土文学作为贵州...
白日春不渡,黑夜万梦星。梦消弭了白天与黑夜的界限,梦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种醒。梦的魔幻荒诞,梦的空茫如初,对抗时间也重塑空间。杜梨的小说《鹃漪》(载《收获》2024年第4期...
《登春台》的开篇令人无法不想到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前者以物理学的解释方式尽可能简洁地讲述着宇宙里的时间秩序之不可测——“轻微眩晕或迷醉”,后者的开篇...
范小青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使命感的写作者,她的小说或许很难归入某一个流派,却总是精准地踩在了时代变迁的脉搏上:从知青生活到吴地市井风情,从体制改革到城乡矛盾,她始终...
世界舞台,无限广阔;以诗为媒,歌以咏志。7月18日至24日,“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在中国杭州和北京举行,来自金砖十国的72位诗人以青春的名义跨越山海赴诗歌之约...
一 中国侦探小说史的“断裂说”与“消亡说” 在中国通俗文学史或侦探小说史叙述中,常常将20世纪50—70年代指认为中国侦探小说的“断裂”与“消亡”阶段。确实,在20世纪50年代,...
长篇小说《敦煌》的出版,颇具文学价值,但并不止于文学。仅就描塑人物、打造情节、蕴蓄主旨等常规的文学表达来说,晚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已然挨挨挤挤,近乎丰富繁盛了。《敦...
作家李玉梅的报告文学越写越好。她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风起胶济》展开了著名的胶济铁路百年沧桑的前生今世,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突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
读《云落》期间,北京的天空有时一片湛蓝,只有几朵乳白色的云絮点缀其中,有时阴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原本堆积在天空中的云团或许马上就要化作雨滴,浸入绿...
苏童认为:“形式感的苍白曾经使中国文学呈现出呆傻僵硬的面目,这几乎是一种无知的悲剧,实际上一名好作家一部好作品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形式感的成立。现在形式感已经...
鬼鱼的短篇小说集《你朝时光而去》日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严肃与灵动、深沉与活泼之间,在沉重与轻盈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现代生活的日常与褶皱,深描当代青年精神症...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口号得到娱乐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东北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特殊事件或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