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 [访谈] 张平:希望有更多作家投入现实题材写作 2024-01-04

    原标题:张平:我接触到了一般作家接触不到的领域,干部群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很多亲身体验 著名作家、山西省原副省长张平一直深耕现实主义题材创作。 近日,他创作的...

  • [访谈] 聆听红土地上的故事,记录一个个鲜活的人 ——访壮族作家冯艺 2024-01-04

    “红土是一部厚实的书,生命在土地中,土地在生命里” 潘文峰:您的《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桂海苍茫》《红土黑衣——一个壮族人的家乡行走》《瑶风鸣翠》等散文集,大...

  • [访谈] 宋明炜 陈济舟:现代性之后,如何理解我们的世界 2024-01-04

    陈济舟:首先恭喜您的英文专书《看的恐惧》(Fear of Seeing)付梓。在英文学界,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关于中国科幻的学术著作。但是,从目录也可以看出,这些文章有一部分是之前已...

  • [访谈] 《涉过愤怒的海》原著作者老晃:不只是一个复仇故事 2024-01-04

    “电影我还没看,但我看了预告片,影像呈现很惊人,氛围很有冲击力,我喜欢。” 11月25日,改编自老晃同名小说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正式上映了。这是曹保平导演“灼心系列”...

  • [访谈] 谱写中华诗词当代华章 2024-01-04

    编者按: 日前,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学习强国号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近年来中华诗词学会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本期“学习访谈”栏目...

  • [访谈] 李晁 × 行超 | 生命如谜:近与远的观察 2024-01-04

    行 超:李晁好,祝贺你的全新小说集《雾中河》出版,里面的一些篇目我之前陆陆续续读过,现在集结在一起,更能凸显出整体的构思和艺术特征。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书中所写的故...

  • [访谈] 中国的孩子 ——记台湾作家陈映真 2024-01-04

    2023年5月26日上午,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女士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陈映真文学资料捐赠协议》后,当场将第一批陈映真文学资料正式捐赠文学馆。这其中包括《忠孝...

  • [访谈] 慢三:现在的人需要文学和故事,以后的人可能不需要 2024-01-04

    慢三写了很久。对写作这件事认真且耐心。之前活跃在论坛,后来在电子杂志发表作品,近年来他转到起点中文网写了社会派悬疑作品《犬之罪》《猪之舞》《狐之光》(又称“动物”...

  • [访谈] 汉译文学的观念、研究及其他 ——李今教授访谈录 2024-01-04

    李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译文学研究。著有《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二十世纪中...

  • [访谈] 【专访】鲍坚:作家出版社站在70年的新起点 2024-01-04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 作家出版社在文学出版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辉煌的成就,成立70年来出版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迁、彰显人民美好...

  • [访谈] 陆春祥谈枕边书 2024-01-04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陆春祥 童年对人的影响深远且不可估量,能否谈谈您的童年阅读? 陆春祥: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特别是在农村,大多不会有太多的书可读,我曾写过《在饥...

  • [访谈] 对谈 | 毕飞宇、徐贵祥:“眼睛不能离开大地” 2024-01-04

    原标题:“眼睛不能离开大地”:茅奖作家毕飞宇、徐贵祥分享录 11月16日下午的浙江文学馆,来自八所学校的大中小学生们坐在一起,等待着一场与茅奖作家的对谈——“青春与文学...

  • [访谈] 张莉:从文学史里打捞起一个个被忽视的女作家 2024-01-04

    6月,毕业季,趁着周末,张莉在摄影棚里录了一整天的视频课。《经典里的恋爱指南》共12集,日前已正式在腾讯视频上线。 录到第七集,张莉讲完迟子建的《亲亲土豆》,摄影师开始...

  • [访谈] 合辑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作家访谈 2024-01-04

    编者按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旨在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四十余年来,茅盾文学奖高...

  • [访谈] 回归文学研究的基础 ——访文学理论家孙绍振 2024-01-04

    孙绍振简介:1936年生,祖籍福建长乐,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调至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至1995年,赴德国、美国、...

  • [访谈] “历史本身比小说更精彩,不需要我再去刻意为之” ——访第十一届茅奖获奖 2024-01-04

    采访手记 2023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孙甘露本人。身着白色长袖衬衫和卡其色长裤的他,冒雨从门外走来,儒雅、稳重,带有一丝“老派”的气息。彼时距离《千里江山图...

  • [访谈] “新南方写作”:流动的重塑 2024-01-04

    周明全:近日揭晓了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新南方写作”赫然在列,自2021年第3期《南方文坛》刊发了杨庆祥的《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拉开了...

  • [访谈] 查清华:唐诗对“汉文化圈”的形成有何影响? 2024-01-04

    唐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在东亚,唐诗广泛传播。东亚各国对唐诗的阅读、欣赏、品评、模仿,催生大量相关文献。 唐诗及相关文献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与...

  • [访谈] “心灵是现实的回响” ——访第十一届茅奖获奖作家东西 2024-01-04

    采访手记 2023年8月11日中午,在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结果公布后不久,约访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刚得知《回响》最终获奖的东西,略微欢快随即又恢复常态般冷静的声音。这一瞬间的情...

  • [访谈] 大地允许一切可能 2024-01-04

    焦典,199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作家》《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二十余万字;获首届“京师—牛津青年文学之星奖...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