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江,自青藏高原而下,浩荡东行六千三百多公里,其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沁润南北,千百年来养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绵长的中国文学版图上...
我曾以“故乡”和“孤独”二词解读加主布哈的诗歌,就他的近作而观,“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群组持续再现,形成照亮诗人精神内宇宙的又一道光。牵涉时间要素的句子,几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泱泱致远,有太多值得讲述与书写的故事。截至目前,确实有一大批讲述黄河故事的作品行世,不乏佳作。但对于黄河流域最享受恩惠...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文学选刊一般立足于某一文学门类,纵览一段时间内创作全域和整体风貌,以精严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尺度,遴选刊登代表文学发展潮流、具有较高创作...
如果把长篇小说《谁在敲门》(2021)的标题本身看作一个省去了问号的提问句式的话,那么不妨尝试对它的提问作这样的简明回答:是作家尝试通过故事去敲开一系列亲人、邻居及其他...
有的人你一辈子也不可能写,有的人你不写则永不得心安。对于连着30年书写各路英雄的钟兆云来说,项南正是他心中久久不能放下的一块“巨石”。熟知钟兆云的人一定知道,他对项...
《夏日秋千》是继王忆《冬日焰火》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书名由“冬”入“夏”,在直面四季轮回、岁月流转的同时,也见证了王忆的成长与蜕变。 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时间的美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清华撰写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共分为四辑,张清华在书中从“论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
内容提要: 如何在伟大的时代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大河平野》充溢着深沉的“心正意诚”,孟中文对这片土地、对这个时代、对父老乡亲有着发自...
2023年5月,《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袂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异军突起的“新南方写作”“新东北文学”在列,标志着地方性叙事,从地域性与世界性讨...
癸卯年夏,北京酷暑难当,在环路上开车,车载电子屏上时常显示车外温度42℃,如此高温让人惊惧犹疑:果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地球环境恶化的后果。白露之后,一场秋雨姗姗...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谈起,且重温这个开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
在小说《孤岛密语》的开头,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字眼:“羊毛裙”、“皮靴”。于是联想起葛芳之前的作品《给孤岛的羊毛裙》,顺着读下去,看了更熟悉的人名“赵凤”,心中了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戍边史和屯垦史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壮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人艰苦劳作,成功让昔日无人驻足的戈壁荒漠变成瓜果飘香的安居之地。维吾尔族作家阿舍是“兵...
双雪涛作为“东北文艺复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东北故事塑造了其最初的辨识度,大众视野中的小说家形象基本上是由《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跷跷板》等作品建立来的...
召唤与顿悟 付怡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在《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中写道:“小说通过汲取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感知,通过把握生活的本质特点,获得了召唤性的力量…...
从地理位置上看,江苏如东位于万里长江与辽阔东海交汇之处,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洋口港是南通如东人向海图强、以地方精神铸就的地标。现...
散文集《也傍桑阴书华年》是陕西籍青年作家范墩子“抒情”系列的最新力作。相较于《我从未见过麻雀》(2018)、《虎面》(2020)、《抒情时代》(2021)、《去贝加尔》(2022)中涌...
与木叶的交往不是很多,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比较安静、书卷气十足的年轻人。当然,安静有时是别人的错觉,或许看上去安静的人,内心世界中却是激情澎湃的。木叶这个笔名,我...
傅星的长篇小说《毕业季》聚焦于1973年上海某中学毕业班从草率毕业到等候分配这段既自由自在又令人煎熬的时间,它有一个很古典的尾声部分,用三言两语分别交代小说里七位主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