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斯托夫斯基 我们每天都在世界上生活着,你得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跋涉,是意志与体力的无尽消耗,渐渐地,我们不再对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觉得新鲜。如 果乏味、漠然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日复一日地偷偷主导我们,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不再可爱了,世界在日复一日平庸的轮回与重复中单调得面目可憎。世界本不如此 的,她像变魔法一样,不停歇地施展着魅力或威力,以防止世人的漠然和颓唐。观察或掌握了这个秘密的写作者,便会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带领读者去领略世界上 有趣或富于生机的一切,不止发现美德、善行、勇气,也勘探卑微、怯懦或缺失,不放过世界的任何丰富与绚丽,对每个人的言行都表现出由衷赞赏的欢欣。苏联作 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就是这样的人,由他的《金蔷薇》,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个全新的、大大小小的宇宙,在阅读过程中,不停改换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进 而懂得如何打量周遭事物,欣赏眼前文字,学会欣赏作家的劳作,发现世界带给自己的无尽惊喜。 一 写作者应该是打开自己、包容万物的人,是向世界敞开自己心胸的人。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那些感官打开、思维活跃、情感欣然的人,那些最先发现 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雾更丰沛、天幕更苍蔚的人,更能大胆设想自己见过或没见过的一切,感到可以把这可爱的世道都放在自己面前的纸上。由少年的轻狂 到中年的持重,再到老年的沉郁,世界在自己眼前变幻着面目,而伟大的写作者不惮于闯荡这个世界、冲撞这个世界,他们用开放的心胸拥抱外部世界,追随灵感的 火光,参透一切事物的意义,于是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文字。帕乌斯托夫斯基用自己的笔,展现了那些伟大心灵驾驭世界的不同方式,而这种展现都具有感同身受、心 有戚戚焉的质感和鲜活。他用自己在写作历程中的发现诠释了精神向往的所有威力,那就是以自己虔诚的认知、感悟冲动,去覆盖生活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最大 限度地消弭自己和世界、和人的心灵的界限。 因而,深入理解他的人们不愿意把帕乌斯托夫斯基对文学规律的认识简单地概括为“总结”、“研究”和“探讨”。事实上,作者对作家和文学有着不同 于别人的见解,他有着不同于老学究的视角。毛姆说过:“文学上的自以为是,无论出以何种形式,都是最可憎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始终作为一个人生敏慧的洞察 者出现,他明白世界的任何运动迹象,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周而复始,都会成为作家灵感的来源,他以此进入作家的作品,探寻写作的奥秘。比如在他看来,自然 界,初春单单作为“雪融、冰消、檐滴”的季节,就拥有装满优美词汇的锦囊;而在俄语的词汇里,“特别丰富的是有关河川以及河湾、深水塘、摆渡和浅滩的字 眼”。他告诉人们,即使孤独的、生活艰苦的农村老爹“谢苗”也体现着俄罗斯性格中的自尊、公正与慷慨,他仍然有着自己想做细木匠的梦想,不停顿地于穷困中 保持着美化自己所生存地方的愿望,他们身上蕴藏着的伟大语汇、思想和精神,作家一定不可以忽略。他告诉人们,探索习以为常的身边的一切,会带给人们魔力般 的灵感,“夜,当天体的情况还不太清楚,难以描写的时候,是一回事,而同样是夜,但当诗人知道星球运行的规律,倒映在湖水里的不是一般的星座,而是灿烂的 猎户星座时,便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最不重要的知识,有时能给我们开辟新的美的领域。把自己的人生世界、知识疆域充分打开,才有可能收获写作的喜悦,给 读者提供一个新鲜的世界。 二 《金蔷薇》凝聚着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的创作心得,比如他写诗的经验,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他的一部中篇小说的写作经过,他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 的灵感闪现以及他的人生与写作的关系。从这些文字里不难看出,他最为看重的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写作者与情感生活的关系等等。他回顾自己的“异想天开”时 充满欢快的得意——“异想天开给生活增添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须的”,“我不诅咒我童年时代对异想天开的迷恋”。在帕乌斯托夫 斯基的笔下,与写作联系最密切的,还有俄罗斯的河流、草地、沙漠、泉水、村庄与高山,以及俄罗斯大地上的“集体农庄庄员、船夫、牧人、养蜂人、猎人、渔 夫、老工人、守林人、海标看守人、手工业者、农村画家、手艺匠”,他认为伏尔加河和奥卡河是俄罗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没有它们如同没有克里姆林宫,没 有普希金和托尔斯泰般地不可想象,沿河两岸的语言特别丰富,那些久经风霜的劳动者拥有“那些字字金石的语言”。每个普通人都在写作者面前打开一个世界,而 这个世界无论如何琐碎、卑微,都完全是生机盎然、无法替代的。世间不平凡中蕴藏的平凡、平凡中蕴含的不平凡,从来就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所有的创作都要 用于揭示这些平凡和不平凡,最重要的奥秘就在于恢复世间和自然的丰富多样。他满怀虔诚地提到,自己试图建立一部凸显自己思想的“辞典”,结果却发现,“每 一片小树叶,每一朵小花,每条根须和种籽都是那样丰富而完整的”。作家要做的事情,便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人之为人的铁律,“显然一切都可以丰 富人类的思想,什么都不应忽略。因为单凭像干豌豆粒或者破瓶子的细颈这样的不值一顾的东西的些微的帮助,也可以写出童话来的”。 三 当然,最广阔和绚丽的世界是人的内心。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一般人很难参透写作的奥秘,更无法登顶创作之巅,即使对伟大作家写作的文字,也只能 无法企及地膜拜,至于奥秘,则根本就是高不可攀的。这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了解伟大作家的内心世界,我们没有透过他们的作品,去触摸作家的人生和不平 凡的心灵。《金蔷薇》最富于吸引力的一部分内容是对一些伟大作家的解剖,对他们作品的细致鉴赏。这些文字则充分体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作家内心世界、对作 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深刻独特洞察。他认可法国的一句谚语——伟大的思想是从心里出来的,但他更主张,“伟大的思想应该是从整个人产生出来的,整个人促使这 些伟大思想出现。心、想象和理性便是产生那种我们叫做文化的媒介物”。他把作家“整个人”摆在大家面前,尽显他们的博大或细微,比如他给我们讲了安徒生的 故事,安徒生告诉人们:“我惟一的工作,就是给人们制造一些微末的礼物,做一些轻浮的只要能使我那些亲近的人欢乐的事情。”安徒生是个为此忘我的人,他临 终前告诉自己的朋友,“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自己素来敬仰的契诃夫不敢轻易下笔,他选择从研究契诃 夫的手记开始,慢慢接近作家的心灵,进而发现在回忆契诃夫的大量记录中,几乎未曾有关于作家流泪的事,他还发现了另一条手记,那就是一句简短的“俄罗斯是 永远也看不够的”。对于这广袤的俄罗斯,“由于无法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而只能在自己心里揣摩真正的俄罗斯难以描述的内在的美而感到非常痛苦。他为一心向往 着那里而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感到悲哀”。通过一条条微不足道的手记,他发现,“契诃夫的一生提示我们,我们为之工作、为之奋斗进而取得胜利的人类幸福 那个最终目标是有可能达到的”。 帕乌斯托夫斯基毫无保留地激赏普里什文的洞察力和对大自然的倾心,说这是个只按心意生活的人,能够摒弃环境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因而是纯粹的创造者、丰富 世界的人和艺术家。他赞赏普里什文,不在于对方拥有多高的创作技巧,而是折服于他“能善于用人类思想和情绪来填充大自然”。他对作家的分析既有知人论世, 也有“人”、“文”互证,触摸灵魂、找寻诗情的缘由。 帕乌斯托夫斯基注重作家的使命、责任和指归等等的揭示,他更以有温度的文字,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多彩、广阔与无比丰富,唤起人们持久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