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时间、食谱与死亡 ——路易斯·格丽克人生最后的答卷


    


    
    在格丽克生前的最后一本诗集《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中,她一贯的那种忧伤的调子似乎变得更加淡然,诗歌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叙事的方式上都显得松弛。体现在字里行间里,语调与叙事从容不迫,不疾不徐,相较于她之前的诗集显得更加自信,体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将之风。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作为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路易斯·格丽克生前的最后一本诗集,可以看作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终章。初读这本诗集的时候,我却是试图将它放置于以《阿勒山》《野鸢尾》《乡居生活》《忠贞之夜》……当中来寻找它的定位,企图在她众多的诗集谱系当中寻找那个适合它心智的时间节点,然而,我并没有顺利找到那种时间节点。而当我以“最后一本诗集”的眼光来查看这本诗集,我们会逐渐发现诗集中的一些“晚景”之姿。这种晚景涉及到诗人写法松弛,笔调的变化和对于诸多终极问题的触及方式……
    相对于之前诗集,《冬日食谱》中除了在笔调延续了格丽克一贯的内省节制略带忧伤的抒情调子以外,发生了一些内在和外在的综合变化。在这本诗集中,格丽克一贯的那种忧伤的调子似乎变得更加淡然,诗歌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叙事的方式上都显得松弛;诗集的主题延续了女诗人惯常思考的死亡、记忆、时间与爱、爱与丧失等。
    如果说,格丽克之前的诗集完成的是私人记忆与经验的书写,那么晚年的格丽克则以深思时间和死亡来参悟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与此同时,诗人也似乎在为随时到来的死亡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我认为优秀而严肃的诗人一生都在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死亡问题,以深思与内省为所长的格丽克,又会在生命历程的最后告诉我们什么呢?
    那些企图被召回的往昔
    超越以往的诗集,在《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中,“时间”问题成为一个被突显出来的主题。超过格丽克以往所擅长的其他主题:私人记忆、事件,等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在诗集的第一首诗《诗》当中,“日夜轮转,/挽手而来,就像一对男孩女孩/停下,只为吃盘中的野浆果……他们攀爬冰雪覆盖的高山,/然后飞走。”诗中对于以日夜为表征的时间被诗人具象化为“小男孩和小女孩”,“吃盘中的野浆果”的动作,显现出时间的童真性质,仿佛时间是不被教唆的无辜的自然天真行为,而日夜当中的“我们”在下一节诗歌中出现,揭示了人在时间面前的被动局面。接下来,关于“我们”在爬山当中念诵祷文的描写,表现了人类在时间当中的意志和企图“愿风将我们托起,/可它没有应验”这一祷告的失效,显现了人的无能为力,也侧面显现了人在时间面前被动的必死命运。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是这本由15首诗组成的诗集为数不多的几首组诗(或称小长诗)之一,同时也是这本诗集的同题诗。在整本诗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作是这本诗集的核心诗作。这是一首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诗歌,第一部分,以一种近乎于自然纪录片开头的那种语言:“每当冬天来临,老人们就会……”开始介绍了老人们在艰难的冬天通过采集一种特殊的苔藓来制作一种苔藓三明治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到了如何将那些苔藓中最漂亮的做成盆栽。又写到“我”用祖母给的一个瓷盆来承接盆栽的事。这部分诗节同样是普通化的平易的叙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结尾,“我手捧着盆子,/一棵松树在疾风中摇动,/就像人在宇宙中。”这一形象从前面关于苔藓的普普通通的叙事中超拔出来,引诗进入到值得警醒的地步,即人在宇宙风中孤苦伶仃的境遇,呈现了一个孑然一身的离去者形象;第三部分,诗歌继续沿着叙事的逻辑滑动向前,“如我所说,活儿很辛苦——/不仅要照顾小树,/还要照顾我们自己……”书写朝着一个问题趋近,那就是死亡。这一节当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诗句:“这些树是迷你的,/但没有迷你死亡之说。”这一处的原诗为:the tree were miniature……as death in miniature.译者将miniature,翻译为“迷你”当然不是错翻,但我以我私人的浅见,觉得“微小”一词或许更好?“这些树是微小的,但没有微小的死亡之说。”意思是,树在所有的万物中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渺小而繁多,但它的死也是真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小的微茫的死亡,所有的死亡都是同等的,都是“死”这个字的字面意思;第四部分,先是写到了月份,然后写到植物园中的雪地上闪亮的小灯,最后,叙述的部分滑动到第一部分的苔藓做成的三明治这个事件中来,三明治被打包送到集市上去售卖。颇有意味的是这一部分的结尾处理,诗人以两行写在门后卡片上的汉字结束了全诗。
    从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出色的诗歌,它在整本诗集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是一首关于生存的欣欣向荣和死亡的黑暗之间相互伴随的协奏曲。
    死亡的鼓点一直在敲
    诗集当中的另外一首重要的小长诗是《拒斥死亡》。这是一首笔调异常松散的叙事诗,描述了“我”与爱侣一起在旅行当中的轶事,全诗以对话铺展叙事情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本诗集中,谈话作为一个揭示真理的手段被格丽克大量运用)“谈话”(对话问答)是一种在禅宗中被广泛采用的方式。智者们通过谈话来揭示真理,这一传统在诸多古老文明当中,无论是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子,都有所体现。哲人们通过对话问答来触达真理。这首以叙事和对话为主的小长诗就是如此:“落下护照”“同行者抛弃我独自旅行去了”“每隔一段时间会寄来明信片”……都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孤独,但是幸好“礼宾员”一直陪伴和安慰着我。“你已开始了自己的旅程,/不像你朋友那样走进这个世界,而是走进你自己的和你的记忆。”礼宾员的这句话含义颇深。而关于《道德经》中“空器皿”的隐喻,将这一个谈话带入到了更深的层面。第二个部分依然是通过谈话来进行,“当我收到明信片和护照,我将它扔进了海里,任它沉默,因为不愿意面对过去的自己。”而礼宾员看穿了我的心思:“我明白了,他说,你再不想/重拾以前的生活,/就是说,不想活成一条直线,按时间/指引的方式,而是要活成一个圆环,……”在这里,我有打破时间的决定性的企图。从“线性时间”到“圆环”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换。接下来,“礼宾员”鼓励了我,并申明“自己”是通过“我”的创造(making things)来感受世界的。“像在听我自己的经验,那样的诉说/比我能说出的更加美好。”礼宾员肯定了我作为创造者的存在,同时给我以信心面对单独的自己。而在诗歌的最后,我与礼宾员有一个分歧,“礼宾员”说那是“旅行日记”而我却说这是“拒斥死亡”。这首诗当中,旅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生的旅程的具象化,而作为诗人主体的“我”对于这个旅程的行动,通过创造(making things)来完成“拒斥死亡”的行为。这里,格丽克给了“写作”这一创造行为一个绝对的意义——一个跟死亡较量的过程。
    死的较量与生的荣光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当中,除了对于记忆和死亡问题的集中处理之外,还体现了一种生的荣耀与欣喜。在诗歌《总统日》的开头,“处处洋溢着和暖的阳光,/照耀得雪光熠熠——相当/栩栩如生,我想,又看到这景象/真好……”在另外一首题目为《下午和傍晚》的诗歌中,她回忆了吃烤小章鱼和小锅奶酪的事,诗人直抒胸臆道:“那是美好的黄金岁月”(而这样的直抒胸臆在格丽克的早中期诗歌中是很罕见的。)诗集中,关于生的荣光的诗歌不少(《秋》《春风二度》等),这些诗一改格丽克早年诗歌的紧张、消沉印象,显得格外放松。这些诗歌中或许也提到了死亡事件,但笔调松弛,显现出某种释怀。格丽克很少有这种充分洋溢着这种生之欢喜的诗歌,在以往的诗歌中,她总是将问题引入深刻的冥想或玄思。但在这本晚年的诗集中,诗人放松了自己,放弃了对于诗歌复杂性的追求,转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坦然与真实。这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许多伟大诗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诗歌抱负,这种抱负促使他们放弃了寻常的主题和写法,追求一种艺术上的难度,而在功成名就的晚年,则会返璞归真回到一种创作的本真状态。读大诗人的晚年诗集,我总有两种企图,一是看到她诗歌的集大成的集中展现,看到许多折磨他们一生的主题的集中处理;另外一种状态就是完全的放松状态,在写出了人生中大多数重要作品之后的一种松弛感,而我在格丽克身上看到的是后一种状态。
    《落日》是这本诗集中又一首重要的小长诗,同样是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相互补充,前后相和,我们才能够勾勒出整个的叙事情景。第一部分以对话开头,整体的谈话发生在“他”与我之间,但是身份模糊,语境不详。“很高兴你喜欢,他说,/它可能是这一类中的最后一个。”这一句话无法给出更多信息。接着,诗人写到了大家一起肃立观看的情形,结合本诗的标题,我们知道这一切是在谈论“落日”,“他说,要是懂得言辞的效应,/那该多好。”这里“他”成为第一节诗的主体,而“他”的所言所想又充满着形而上的猜谜意味;第二部分事件开始明朗起来,事情仿佛发生在一个画室这样的情形,一些人在跟随一位美术老师学习绘画。“我老师握着画笔,/后来我也拿起了画笔——/我们站在一起,看着画布,/看骚动的黑暗……”这一部分是两位艺术家针对自己的彼此的艺术人生所做的对话。“我相信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有充分的证据”。第三部分,开头讨论了“对称性”(symmetry),这个词让我们回到了第一部分诗节中对于落日的“对称性”(symmetry)的提及。接下来对于“水中的浮木”的讨论显得更加形而上,一段小镇海边的对谈使得师徒之间讨论的真理的意图更加明显。第四部分是一个男孩与老师的对话,这段对话中的禅宗意味更加明显。一个关于童年图像的讨论。一个关于勺子的讨论,当然都是关于创作的讨论,同时也是关于人生的讨论。
    纵观格丽克的这本诗集,如果说她之前的创作的一大特色是她诗歌的隽永和婉转的调子,这最后一部诗集在我看来是最为放松的一部,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说出了一些简单如常的道理,这些道理看似平淡,实则深刻。使人反省,大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彻悟。在语言上也更加放松,更大范围的加强了抒情和叙事的运用。比如,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倾向于单纯的抒情,而在另外一些诗歌里面她倾向于集中叙事或干脆散文化,这都体现了格丽克晚年放松的艺术创作态度。诚然,在她的诗歌人生的尽头,能够获得写作的自如自在,这是很难得的创作状态。她这部诗集中的智性成分则体现在她对于时间、生命、生死问题的集中思考,这些思考既带有原创的属性,属于格丽克自身的原创性思考,同时也带有着东方甚至禅宗古老智慧的神韵。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成就了一个光彩熠熠的更加睿智的老年格丽克的形象。
    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决心和意志力,才让这本诗集呈现出一种向死而生的坚毅感。这一坚毅感在“生命的冬日”,像生机盎然的“食谱”抵抗着时间与死亡,伴随着一位堪称优异的诗人度过生命的严冬与晚年,同时也给我们以巨大的生命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