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蒙古族长调歌后”宝音德力格尔


    
    宝音德力格尔 资料图片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蒙古族歌唱家,她将世代流传于民间的长调歌曲搬上了艺术舞台,被誉为“蒙古族长调歌后”。她从艺62年、从教35年,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70多年前,在茫茫草原上赶路的小女孩和双目失明的父亲,突然被狼群围困。情急之下,父亲拉起马头琴,女孩唱起了草原上流传千年的古老长调。歌声在原野上飘荡,狼群放慢了脚步,趴下聆听,然后在歌声中慢慢离去……
    故事中的小女孩名叫宝音德力格尔,后来成为了蒙古族著名长调歌唱家。由她执教的“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被专家们誉为“我国在普通高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典范”。
    歌声传遍草原,飞到世界各地
    1934年2月,宝音德力格尔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额尔敦宝力格嘎查。3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父亲因为伤心过度导致双目失明。从那时起,伴着琴声唱歌,是父女俩凄苦生活中的唯一乐趣。10岁那年,父亲病故,宝音德力格尔成了孤儿,邻近的一户牧民收养了她。
    伴着泪水长大的宝音德力格尔,歌声嘹亮。她从没想到,歌声会为她开启另一扇命运之门——1949年,在新巴尔虎左旗举办的那达慕大会上,初次登台演唱的宝音德力格尔一鸣惊人,她如天籁般的歌声让人称奇。1951年,她加入了内蒙古东部文工团(现呼伦贝尔歌舞团);翌年,调至内蒙古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宝音德力格尔获得了最高奖“优秀表演奖”,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评论说:“宝音德力格尔的声音像金铃一般清脆。”
    随后,宝音德力格尔的歌声被录成唱片在电台播放,很快就传遍草原。
    “上世纪50年代,我随内蒙古歌舞团把长调民歌带到上海、南京、广州等草原以外的地方。”宝音德力格尔自豪地说。
    1955年,宝音德力格尔参加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她演唱的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令多位世界级音乐大师震惊,称她为“罕见的民间女高音”。她从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金质奖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少数民族歌手荣获的首个国际金奖。这枚国际金奖,成为中国蒙古族民间音乐迈向世界的标志和开端。
    随后,宝音德力格尔等11人随中国艺术团首次赴前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慰问演出,把草原的歌声带到了世界各地。1956年1月,艺术团回到北京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一个放羊娃到国际金奖获得者,再到有世界影响的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实现了将蒙古族长调从草原唱到世界舞台的梦想。
    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曾高度评价道,“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和“歌后”宝音德力格尔,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世代流传于民间的长调歌曲搬上了艺术舞台,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他们在蒙古族长调歌曲的传承中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投身艺术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专业化、系统化
    蒙古人有3件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内蒙古长调又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75年,在“文革”中饱受迫害的宝音德力格尔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民歌教师,为学生传授长调民歌。1979年,她被任命为内蒙古艺术学校副校长。从此,她一心扑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研究中,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教育事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当时,我国蒙古族民歌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在此后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宝音德力格尔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蒙古族民族音乐教育逐渐专业化、系统化,并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从教的近20年间,每年暑假,宝音德力格尔都要深入草原,到一个个蒙古包内搜集民歌,经她亲手记录的民歌有十几本。她将这些民歌油印成册,使其成为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珍贵教材。1983年,她与辛沪光合作出版了《蒙古民歌丛书——呼伦贝尔卷》,为弘扬民族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宝音德力格尔从学校退休后,回到家乡呼伦贝尔草原生活,为传承蒙古族长调进行着不懈努力:她应邀担任呼伦贝尔学院客座教授,主持了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的专业教学,共培养了两届近百名学生。该班首届学生毕业,她率领学生进京,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了3场演出,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这种全国首个“由高等院校出面,以特殊优惠政策招收具有天分的学生,以突出特定地区的音乐风格,并以该风格的代表人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被专家们誉为“我国在普通高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典范”。
    2001年,在宝音德力格尔的支持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了蒙古族长调本科专业。至今,在该校学习蒙古族长调的学生已超过千人。蒙古族长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进入本科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发展阶段,与宝音德力格尔在民族音乐教育上的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宝音德力格尔教授的众多学生,如今都已成为长调艺术事业的优秀后继者。如她最早的学生敖特根,曾被人们誉为“小宝音德力格尔”;另一个学生牧兰,成为了著名蒙古族歌唱家。
    民族精神在歌声中代代相传
    长调民歌《黑骏马》如今是内蒙古家喻户晓的长调名曲。很多年前,宝音德力格尔跟着“蒙古族歌王”哈扎布学会了这首歌,把它教给学生朝伦巴特尔;朝伦巴特尔任教后,又把它传给学生道日金;毕业后回到家乡的道日金,又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学生。曾在草原上自生自灭的长调民歌就这样一代代地被传下去,传下去的,更有民族精神。
    宝音德力格尔的家乡新巴尔虎左旗,素有“巴尔虎长调之乡”的美誉。从2006年起,该旗每年都会举办“宝音德力格尔杯”蒙古族长调大奖赛,以此选拔优秀的长调新秀。2007年,该旗被命名为“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并树立了标志碑,同时建立了“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文化保护基地”。
    2007年7月,由宝音德力格尔倡议设立的“歌魂敖包”,在她的出生地——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的毛努苏德山头垒建完成。“歌魂敖包”与“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标志碑隔路相望。从此,这里赛事不断、名人聚集,成为民间音乐活动和广大蒙古族民间音乐工作者向往的圣地。
    2008年,74岁的宝音德力格尔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这个荣誉,是国家对她一生致力于长调艺术事业、取得杰出成就的充分肯定。2010年1月,“宝音德力格尔蒙古族长调民歌奖学金”项目启动,专门用来奖励和资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长调民歌专业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2013年,宝音德力格尔又获得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
    2013年5月22日,宝音德力格尔在新巴尔虎左旗逝世,享年79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