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访谈 >

《收获》60周年纪念座谈会现场实录(一)和《收获》的心灵契约,永远需要保守的秘密(2)


    座谈会
    主持人(王尧):《收获》60年,今天的活动应该是庆典,在所有在座朋友们的心中,今天应当是一个庆典的活动,《收获》60年是我们文学界的,《收获》是我们所有人的文化共同体,是这样一个家园,所以我想代表在座诸位祝贺《收获》60年,向伟大的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向小林老师表达敬意,我们还要向编辑部所有的同仁表示一下感谢和敬意。在座都是大人物,我们想长幼有序。或长或短,希望各位都讲几句。

  谌容:作家的名字应该署在作品上
    谌容:我已经很久没有给《收获》投稿了,我记得巴老讲过一句话,作家的名字应该署在作品上。参加这个会我挺突然的,我也很纠结来不来,最后还是特想来就来了,主要是为了看看老朋友,另外我想去巴老的纪念馆祭奠一下巴老。我和《收获》的关系益师益友的关系,在我是业余作者的时候,我的第一本作品《收获》发的,在2007年我的最后一个中篇也是《收获》发的。我对《收获》当然是很有感情的,我认为在现代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刊物能够存活60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收获》,因为《收获》是一个纯文学刊物,它不媚俗,不跟风,也不拜金,所以我很尊重这个刊物,我也愿意跟这个刊物有很密切的联系,把我的作品给他们。我的责任编辑是李小林,比我小10岁,但是我觉得她眼睛特别尖,在我最初的作品,比如说《人到中年》,我写到四分之一,那时候我还是业余作者,她看了以后给我提了一些意见,然后修改,很多稿件都是《收获》的编辑帮我提出很宝贵的意见,所以我觉得《收获》是帮助了一批作者,推出了很多好作品,我是没有黄永玉老师的勇气,94岁还敢写东西,我现在比他小十几岁,82岁,但是我已经写了东西放在电脑不敢拿出来,我觉得好像不够水平。
    今天参加这个会,我就有一个感触,感触很深,一个文学刊物能够在当今这个社会,立足于当今社会,而且坚守纯文学,我觉得非常不容易。我到国外几个大学的图书馆都有《收获》,为什么?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纯文学的刊物。我希望再过十年,《收获》依然是保持这样的姿态,依然像今天这么好。谢谢。
    王尧:现在有请最年长的黄先生。
    黄永玉:《收获》杂志发表了我的“破文章”(《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九年了,全世界没有这么一个宽宏大量的杂志,连载“破文章”有九年的时间,而且底下还要这么连载下去。我现在94岁,写到多少年,或者写到明天就完了,但是我希望写下去。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感觉太有趣了,我很希望能够写下去,但是不给我时间我就没有办法了。我的那些经历就有点可惜。谢谢。
    王尧:我们所有人的心愿都是您继续写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