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山西、陕西沿黄河地区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类型特征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层次(10)


    五、复数标记“弭/弥”、“每”、“的(底)”、“家”、“们”的历史层次
    上文第三节讨论沿黄河地区第三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弭/弥”、“每”、“的(底)”、“家”的地理分布,本节分析“弭/弥”、“每”、“的(底)”、“家”、“们”的历史层次。
    5.1历史文献——汉语方言历史层次分析的重要凭证
    吕叔湘先生早年文章里的一张“流变简表”,已很好地说明了沿黄河地区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弭/弥”、“每”、“们”的历史层次。转引如下:
    “们您俺咱喒流变简表表1m-”(吕叔湘,1940/2002-2:32)
     
    吕叔湘(1940/2002-2:13-14)指出,“弭”唐代亦有一例:我弭当家没处得卢皮遐来(《因话录》4.10)。“唐宋之际口语中已有表复数之辞‘m-,又以鼻韵之有无别为两系:有鼻韵者,两宋之懑、瞒、门、们与明以后之们是也;无鼻韵者,《因话录》所记之弭,金元白话之每,乃至关中方言之伟是也。此二系似通行于不同之方言中,是以金元之每非必为北宋懑,门之变形,明以后之们亦不必为每字所衍变。”“金人始用每,元人因之。明以后们字复申其势力于北方,取每而代之。”(2002-2:25)刘坚、江蓝生(1997)收录“弭”,释为“表示复数的词尾”。吕叔湘先生文章“检阅所及者有《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三国志》《朝野新声太平乐府》《覆元刊古今杂剧》《臧晋叔元曲选(曲/白)》《元秘史》”并附有出现频率。吕叔湘先生还指出,元代文献里虽然也有“们”,只是少数例外,大多数作“每”。“每字系于你,我之后,如上所述,为时颇后;但系于他字及名词之后,则可回溯至《董西厢》,即约与您、俺同时”。举的例子有:
    须索去寻他每来共图大事。(五代,梁上33)
    他每孤恩,适来倒埋怨人。(董西厢169)
    《董解元西厢记》《五代史平话》两例均为金元俗文学,为十二世纪末作品。
    《老乞大》的用例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例证。《原本老乞大》与之后的《翻译老乞大》复数标记不同。《原老》用“每”,《翻老》用“们”。例如(郑光,2002:11):
    别人将咱每做甚么人看。(《原老》2右)
    别人将咱们做甚么人看。(《翻老》上5左)
    汉儿小厮每哏玩。(《原老》2右)
    汉儿小厮们十分玩。(《翻老》上7右)
    《原老》支持流变简表“每”、“们”历史层次的分析。基于以上文献的检阅,大致可以得出:唐宋“弭/弥”,金元“每”,明代以后“们”。其所反映的地区,正如吕叔湘所言,“仅仅通行于某一个历史时期或某一方域”的“北方地区”。山西、陕西沿黄河方言区可以看做是比较合适的处于北方地区的方域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