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翻译符号学的学科内涵(7)


    7.符号守恒与翻译
    符号守恒指符号承载的意义或信息在符号转换前后保持不变。信息由符号载体承载,包括附带和伴随在载体上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属性、状态等信息。信息的采取量与需求量有关,有限度之分,伴随和附带在载体上的信息因而也有限度,各自的参数值总和不变,符号信息就能守恒。
    符号守恒应克服语码视差情况。一种语言符号承载的信息内容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符号时,不同语言符号系统的阐释者凭借自己所在系统的规则或惯例,观察、呈现和阐释符号及其所指对象,也就产生了语言符号视差。所谓视差,指大脑对符号的阐释与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之所以会产生视差,是因为符号使用者因认知不足,未能正确把握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将符号的描述和表达视为绝对对应现象,并全盘接受,忽略了从语言符号阐释中获得的信息本身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误差。实际上,语言符号不仅能呈现事实,也能因不正确阐释而歪曲事实,这样难免会出现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不对应的现象。从符号转换角度看,译者当注意:第一,言内意义层面,语词组合关系并非绝对的单向显性关系,有时会因语境的制约作用出现多层立体关系;第二,指称意义层面,能指与所指之间联系本身的强制性与语境框架下的随机性并存,存在因一词多义现象而出现的词义边界不明与语境制约作用,以及不同语符系统内对应词语与现实所指不同等现象;第三,语用意义层面,指称意义成为背景,交际信息中语用意义构成动态的核心。可见,符号转换过程中要注意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层面语符所指与能指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以便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值。
    要关注符号守恒与信息衰减和缺失的问题。信息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生成,其中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个环节是信息加工处理环节,即编码和译码环节。虽然编码和译码都要依据客观现实知识,但编译的主体是人,主观因素的介入无法避免,这就为意义的生成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变数。第二个环节是信息传递环节,3个主要结点是信源、信道和信宿,它们在信息的容量及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信源,外部世界提供的信息是无限的,而作为信道,符号媒介却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符号传递无限的信息,必然造成符号意义的模糊与不确定。但正是意义的不确定构成了信息的价值所在,才有了交流传递的必要。作为信宿,人类的大脑需排除“噪声”的干扰,运用有效手段去消除意义的模糊性,使不确定的意义逐渐达到相对的确定,从而在交际系统中最大限度地产生正反馈回输(王铭玉2004:220)。
    正如当年索绪尔对符号学的预测一样,翻译符号学也应有它存在的合法权利。关于翻译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系统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散见的一些文章也只是部分地涉及符号学对翻译研究的见解,亟需系统化的论述或整合。这是一个诱人的领域,值得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翻译符号学不但可以丰富符号学的类型研究,扩展符号学研究的范围,还可使符号学研究在整体上更上一层楼。站在中外文化互动和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桥头堡”,针对文化互动过程中的符号转换问题开展翻译符号学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发展和走向国际舞台过程中的符号转换问题,势必会为本土翻译学、符号学乃至世界符号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势必会将中国符号学推向世界符号学研究的前沿阵地,这一带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必将在世界符号学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①顺应(adaptation)原为生物进化论概念,由比利时语言学家兼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J.Verschueren)于1999年引入语用学,主张从认知、社会和文化入手,以语言的选择性、变异性、协商性、顺应性为框架和前提,再从顺应的语境关联、结构对象、动态性和意识凸显性4个层面综合地观照语言现象。
    ②前景化(foregrounding)原为绘画领域的术语,指画家以其他人物为背景凸显特定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由捷克形式主义大师穆卡洛夫斯基引入语言文学研究,后经雅可布森等布拉格功能学派学者的阐发,又经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Leech)、韩礼德(M.A.K.Halliday)等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语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轴心的组合前景化和聚合前景化理论思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