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28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 王仁强 陈和敏 参加讨论
研究表明,尽管Goldberg(1995,2006)提及动词与构式的双向互动,但在实际论述中却过于强调构式对动词的单向压制,强调动词意义最小化,而忽略了动词由于在构式中反复使用而对其语法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动词意义最小化”这个主张看似合理,实则与乔姆斯基“自上而下”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Boas 2008:126)。Michaelis(2006)采用“恒定意义假设”和压制理论来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兼容时新颖意义的涌现,其“恒定意义假设”与Goldberg“动词意义最小化”如出一辙。但正如Bybee(2010:183-187)所指出的那样,“恒定意义假设”和压制理论对创新用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并不能有效解释语言结构和意义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历时演变——创新用法的固化乃至规约化。语言使用理论认为,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都是由于反复使用而形成的(Bybee 2006:713),而语言单位的每次使用都会对其固化/规约化程度有正面影响(Langacker 1987:59)。 上述基于语料库的调查和基于百科知识的分析也能在理论上找到佐证。Fillmore(1982)认为,对词语或构式的理解应该基于认知框架,而认知框架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又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在认知语法中,Langacker(2008)认为词的概念义并不能展现其用法的全貌,而应看其在相关认知域中的识解,其焦点与凸显角度不同就会表现为不同的用法。据此,我们认为,sneeze所显现的不同用法可以用下图直观展现: 如图1所示,与sneeze相关的框架共有三种。框架A凸显SNEEZE动词本身,由此而产生类似Fredsneezed这样的句子。框架B凸显伴随SNEEZE而产生的物质,由此产出类似Fred sneezed mucus这样的句子。而框架C凸显了伴随SNEEZE这一动作所发出的气体对外界事物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因而出现类似Fred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样的句子。 动词与构式关系的实质是词库与句法的关系,而词库与句法的关系问题在不同语言学流派中的观点有所不同。乔姆斯基等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词库与句法有严格的区分,但该模式中的词项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存在问题(Boas 2008:115-117)。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等所倡导的构式语法认为,词库与句法无严格的区分,二者构成连续体。Sinclair(2004:165)则认为,语法(句法)与词库相互渗透,不用严格区分。Boas(2008:120-126)深刻指出,尽管与乔姆斯基等生成语法相比,Goldberg构式语法关于动词与构式互动的观点拥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三大困境:1)有时并不清楚动词义与构式义的融合是怎样受到限制的;2)难以界定动词后论元的语义范围;3)难以基于语义类别预测一个动词的论元范围。Boas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词项与有意义的语法构式的互动关系很难限制。他提议采取基于语料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来克服上述困难。鉴于常规与拓展理论是一个基于词库、语料库驱动、自下而上的语言学理论,Hanks(2013:390)指出,其对构式语法形成重要补充:构式语法旨在解释所有可能用法(包括特异用法),而常规与拓展理论则旨在解释规约化用法。本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词库与句法的关系既非生成语言学派所主张的简单的二元对立,也非构式语法所倡导的二者构成连续体强调句法淡化词库的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