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及其社会传播功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48 未知 黄婉童 参加讨论
摘 要: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事实和折射广大民众普遍心态的语言表征。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镜像,是观测社会心态的窗口和手段,它具有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的功能,是社会心态引导和培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探索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功能是创新社会心态培育工作中值得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关键词:大众传播;网络流行语;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黄婉童,河南信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传播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文化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3BXW05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项目编号:2016CYY023);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及规范引导研究”(项目编号:KJCX2017B0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正是伴随网络普及率的大幅提高,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催生和流行才得以可能。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不再囿于网络世界,已然成为社会现实和和社会心态较为直接的映射和较为集中的反映,所以,网络流行语是观测社会变迁和社会心态的重要窗口之一[1]。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一段时期内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来观察和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以此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研究并为社会心态培育提供参考。 一、网络流行语:社会心态的镜像 社会心态,在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它通常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它来自社会个体心态的同质性,但不等同于个体心态的简单相加,而是反映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建构而形成的最为宏观的心理关系[2]。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并随社会变迁呈现出新的动态[3]。从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在广泛互动中形成的普遍社会心理,社会心态的宏观性和动态性是以社会群体心理和社会变迁为基础的。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源自网络平台的惯用语,网络流行语因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便利性实现了跨越年龄和人群限制的超范围传播,从而被广大受众认可和接受并在现实社会广泛流行。作为盛行于网络时代的流行语,与以往的流行语相比,网络流行语因其语量丰、渠道多、受众宽等优势,更能广泛地反映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变迁。作为源生于某些社会事件或热点问题的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因其接受度高、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更加集中地反映这个时期的大众心理和社会心态。 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心态的镜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互联网为民间认知和情绪意志的表达创造了较为便捷和安全的场所和载体[4],出自这一多样化空间的话语表达必然能够广泛地、客观地反映包括社会心态在内的大众精神文化生活面貌。第二,部分网络流行语在经历了大范围的快速的网络传播和网民的社会性应用实践之后,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甚至传统媒体的日常话语和惯用表达方式,这些已经成为公共领域语言事实的话语表达必然反映了该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大众心理。第三,网络流行语能够成为网络时代具有明显集群性的社会互动行为的根本原因[5],在于网络流行语凭借其非虚构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最初的体现个人认知和情绪意志的表述迅速唤起和集聚社会群体的共解识和集体情绪, 进而逐步成为公共领域某些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心理状态的最直接的语言表现形式。因此,网络流行语和其他时期的流行语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能够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心态。 二、从网络流行语看社会心态的呈现 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催化下,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事实,成为广大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实践和普遍心态的语言表征,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心态反映在语言事实和语言表征上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下面通过选取2008—2017年间的网络流行语,对其内容涉及领域及特点进行梳理,旨在观察和分析现阶段社会心态的呈现。 从涉及领域来看,网络流行语可分为如下几类: 1.经济领域类。如“倒逼”“逆袭”“新常态”“互联网+”“创客”“供给侧”“共享”等,这些词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特点,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应运而生的语言事实,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显著变化及特征的语言表征。 2.政治领域类。如凝聚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的“中国梦”、对经济发展与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顶层设计”、出现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打虎拍蝇”“断崖式”等高频词汇,这些都是当前政治领域的变化在语言符号上留下的印记。 3.文化领域类。如“微XX”“网红”“剁手党”“颜值”“萌萌哒”“你懂的”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它们反映了当今网络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即外来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广大网民相互交流的特点。 4.社会心理情绪类。如“点赞”“获得感”“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厉害了, 我的XX”等是广大民众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或情绪的写照,而“吃瓜群众”“围观”“伤不起”“套路”“屌丝”“坑爹”“吐槽”“羡慕嫉妒恨”“一言不合就XX”等网络流行语则反映了冷漠、无奈、焦虑、愤青、暴戾的消极心理或情绪。 尽管网络流行语的内容涉及不同的领域,但是从其折射的社会心态来看,总的来说可归为三类,即体现积极的社会心态、消极的社会心态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的社会心态[5]。比如:“中国梦”“点赞”“逆袭”“女排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工匠精神”等表达的涵义带有明显的正能量和主旋律,“获得感”“洪荒之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展现了广大网民乐观、奋发、向上、进取的心理状态,这些网络流行语均反映了积极的社会心态。又如:“怼”“撩妹/汉”“悲催”“吐槽”“蓝瘦香菇”“吃瓜群众”“佛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XX”“拼爹”“我爸是李刚”“反正我是信了”“躺着也中枪”等流行语鲜明地承载了广大使用者无奈自嘲、恶搞调侃、逆反愤青、讽刺现实等一系列的消极心态。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但是也存在一些负向情绪[6] 。 作为表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显著变化的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正是以其多样性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和变迁。网络流行语也正是伴随言论情绪表达和社会公共治理参与渠道的便捷和畅通而广泛传播,广大民众的语言生活内容由此而愈加丰富多彩,社会心态的呈现也愈加真实客观、开放多元。因此,网络流行语既是观察和分析网络舆情和社会心态的窗口和手段,又是社会心态引导和培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功能 社会心态研究不能满足于分析社会转型对社会心态的影响,而且应该思考如何使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引导社会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使得社会心态越来越健康[7]。 作为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源自广大民众的民间表述,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社会功能。 1.引领功能。 社会心态是价值观的载体,而价值观是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社会心态的形成以共有价值观为基础, 成熟健康的心态源于正确稳定的价值观[8]。因此, 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最终要落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心态的影响和调节以及对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 从社会心态、价值观和网络流行语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来看,增强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心态中的积极作用是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之一。具体来讲, 一是要弥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些个体或群体中的缺失,可以通过强化那些反映积极社会心态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作用,发挥其激励人心、鼓舞干劲、凝聚共识的功能,让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的使用和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调节某些消极的个体心态。二是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一方面要通过运用网络流行语等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和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严肃、抽象、枯燥的言辞和刻板、灌输、说教的话语方式,以此润物细无声地提高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来观测民众的价值取向,因时因事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和传播,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阵地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疏解功能。 当前,广大民众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理性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积极社会心态显示了近些年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民众的心态带来的新变化,与此相伴而生的是无奈自嘲、迷茫困惑、浮躁焦虑、冷漠暴戾等消极社会心态及其对多元价值观交织碰撞和共享价值观缺失的反映。 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情绪增多,这就必然需要相应的缓解或疏导机制来化解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能有效地对一些现实矛盾起到缓解作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是民众宣泄和释放不满社会情绪的过程,可以避免民众把不满引向对社会制度的失望和排斥[5](P229)。同时,消极社会心态以消极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呈现出来,也为洞察和分析消极社会心态的现状和走势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切入口。重视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心态的疏解功能,同样是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抓手之一。要构建科学的社会心态综合评价体系和建立网络流行语语料库,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全面的社会心理分析和统计,并把网络流行语纳入社会情绪的评价指标,及时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和将要出现的突出问题。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畅通和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只有正当的民意诉求能够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得以表达和实现, 才能从根本上修复社会心态。 3.认知功能。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思想表达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9]。那些承载正能量和时代主旋律的网络流行语必然能够传递给人们更多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而网络流行语中某些传递极端情绪、焦虑消极心态的表达倘若被滥用, 其背后的价值判断难免对社会心理、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在当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在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使用和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一些网络流行语因主流媒体报道和运用而加速了传播,部分甚至进入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语言符号和表达手段,长期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另外,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恰当使用既能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畅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又能起到呼应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主流媒体要自觉强化自身在网络流行语传播和社会心理环境营造过程中的责任担当,恰到好处地使用语义积极的网络流行语,以此助力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使用和良好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 网络流行语所折射的社会心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归根结底都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只有解决好不同阶层民众的社会需求和主要矛盾,不断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和公平感,提高社会信任、社会支持和社会预期,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消极社会情绪,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而这一切的实现和相关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必然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基础,因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根本路径。 在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过程中,基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功能,我们可以把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现象和问题作为相关领域或部门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着力点。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扎实推进各个领域的建设,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使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落到实处。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时代产物,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大众心理和社会心态,是社会心态的镜像。社会心态的调试、引导和培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文化建设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有效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以引导社会心态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网络流行语研究和社会心态研究的交集所在, 也是创新社会心态培育工作中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杨朝清.读懂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现实心态[N].北京青年报, 2016-06-02. [2]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 2006, (4) . [3]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14, (1) . [4]李明洁.流行语:民间表述与社会记忆——2008-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分析[J].探索与争鸣, 2013, (12) . [5]王仕勇.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6]张志安, 张美玲.网民社会心态与舆论引导范式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 2016, (5) . [7]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4) . [8]梅萍, 杨珍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心态的有效引领[J].中州学刊, 2015, (3) . [9] 盛玉雷.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N].人民日报, 2018-06-0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