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者”的所谓自指标记功能再议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23 《中国语文》2015年第2期 孙洪伟 参加讨论
本文对上古所谓自指标记“者”构成的“者”字结构的句法分布作详尽的描写,并探讨其语法意义及来源,认为这些“者”的语法功能可分三类:语气词,在表判断或解释的句子中充当话题标记,条件小句后和时间名词后的“者”是由此而生的助词,附着在“数+名”或部分“所”字结构后,表强调或确定指称;在“有+NP+者”格式中是转指标记的扩展用法。 作者简介: 孙洪伟,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 相关信息: 本文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发展之路一继承、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8)上报告,曾得到郭锡良、李佐丰等先生的指正;《中国语文》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特此致谢。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古汉语无标记指称化现象研究”(12CYY041)资助。 朱德熙(1983)提出“者”在上古有转指标记和自指标记功能。转指标记的用法如: 这些“VP+者”格式虽然VP繁简不同,但“者”的功能都一样,都提取指称VP的主语,因此“者”在上古有转指标记功能。这一看法为多数学者所接受。自指标记的用法如: 朱先生认为,这些“NP/VP+者”格式都指称NP或VP本身,因此“者”有自指标记功能。这一看法还有很大争议。我们认为这些例子中的“者”并非一类。本文将主要考察这些“者”字结构,描写其语法功能和内部构造,归纳其中“者”的功能,并推测其来源①。 “者”的自指和转指标记用法,甲骨文、西周金文和今文《尚书》中皆未见,最早见于《诗经》国风部分,转指仅8例,自指只有用在时间词后的例子。因此本文主要考察《论语》《左传》《国语》《孟子》《吕氏春秋》《韩非子》和《史记》(秦汉部分)这几部上古文献②。 一 本节主要讨论如下的“者”字结构: 例(10)、(11)“者”附在主语后,谓语部分是对主语的解释,如“在亲众而善邻,在因民而顺之”就是对“固国”的解释。例(12)-(14)的“者”字结构都用于判断句,“者”附着在判断句主语之后,判断句主语可为体词性成分(例(12))、谓词性成分(例(13)),甚至是类似复句的结构(例(14))。例(15)“者”前是叙述性小句,加上“者”后叙述停止,“者”后部分是对其前成分的判断。这种“者”的用法显然是由例(12)-(14)—类的“者”发展而来的。 这类“者”的特点是:1)“者”附着在句子主语后,这些主语从语用角度看都是话题;2)“者”附着的成分可为体词性、谓词性甚至是类似复句的成分,也即其附着成分的内部构造没有限制;3)所在句子往往表论断或解释,“者”不出现在描写或叙述性的句子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