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9)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34 《语言教学与研究》 陆俭明 参加讨论
然而,“把”字句的表达作用还不限于此,它还能凸现处置的结果,那是因为“把”字句具有“强影响性”(张伯江2000)和“处置的主观认定”性(沈家煊2002)。“把”字句有凸显处置结果的特殊表达作用,这从下面四组例子中看得更清楚: (47)a.去年张三骗了李四,李四给骗惨了,这我哪能不记得? (“主—动—宾”句) b.去年张三骗了李四,李四没有受骗,这我哪能不记得? (“主—动—宾”句) (48)a.去年张三把李四骗了,李四给骗惨了,这我哪能不记得? (“把”字句) b.*去年张三把李四骗了,李四没有受骗,这我哪能不记得? (“把”字句) (49)a.张三用力砸了那铁锁,门当然就给砸开了。 (“主—动—宾”句) b.张三用力砸了那铁锁,可是门没给砸开。 (“主—动—宾”句) (50)a张三用力把那铁锁砸了,门当然就给砸开了。 (“把”字句) b.*张三用力把那铁锁砸了,可是门没给砸开。 (“把”字句) 先对比例(47)与例(48)。例(47)前一小句采用“主—动—宾”句式,只是客观陈述了张三对李四实施了欺骗行为这一事实,至于李四是否受骗,小句本身并未明确说明;只因为这样,所以在那小句后面,既可以接上“李四给骗惨了”这一小句,也可以接上“而李四没有受骗”这一小句。可是例(48)采用“把”字句,则就凸显了李四受了骗这一结果,所以后面可以接上“李四给骗惨了”这一小句,可是就不能再接上“而李四没有受骗”这一小句了。 再对比例(49)与例(50)。例(49)前一小句采用“主—动—宾”句式,只是客观陈述了“张三用力砸了那铁锁”这一事实,至于门是否被砸开,那小句本身并未明确说明;只因为这样,所以在那小句后面,既可以接上“门当然就给砸开了”这一小句,也可以接上“可是门没给砸开”这一小句。可是例(50)采用“把”字句,则就凸显了张三砸开了门这一结果,所以后面可以接上“门当然就给砸开了”这一小句,可是就不能再接上“可是门没给砸开”这样的小句了。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表示“处置”义的“把”字句存在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是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是运用介词“把”,以便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 上文曾引用了马真(2008)所举的两个与“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即第一部分里的例(1),而且认为马真(2008)对那两个偏误句的指误与修改非常正确。但是,人们还是要追问:为什么例(1)用了“被”字句就能使前后文气协调、连贯了呢?她没深究。其实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视角看,特别是从篇章信息结构看,例(1)上文是说“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下文是来具体描述洪水过后那“不好的景象”的,这就不能让“洪水”来作话题,而应让遭受洪水之害的事物来作话题。采用“被”字句,不仅可以让遭受洪水之害的事物来作话题,更增强了遭受不幸的意味。 上面我们从语言信息结构的视角重点分析了表示“处置”义的“把”字句,其分析思路也适用于其他“把”字句。 如果我们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和“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清清楚楚地告诉外国学生,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我虽不敢说外国学生就不会错用“把”字句了,但肯定会使他们大大减少“把”字句使用不当的偏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