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5)


    五、汉语句(子)信息结构遵循的准则
    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汉语句子信息结构似需遵循以下一些准则:
    准则一:作为一个句(子)信息结构,必定含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二者一般形成“话题—陈述(评论)”信息结构。例如:
    (10) 去上海了。
    话题 陈述(评论)
    已知信息 未知信息
    准则二:在句(子)信息结构中,已知信息成分可以省去,但未知信息成分不能省去。例如:
    (11)老师:好哇,你考上浙江大学了!萧云考上哪个大学啦?
    
    准则三:在句(子)信息结构中,未知信息单元一般位于已知信息单元之后成为信息结构的常规焦点,如果位于已知信息单元之前,必须有标记。例如:
    (12)'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13)是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是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是在王府井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在王府井是花两千元买了件大衣。
    萧云昨天在王府井花两千元是买了件大衣。
    例(12)作为新信息成分的标记是重音(这里用“'”表示),例(13)作为新信息成分的标记是“是”。易位形式也可以视为标记。例如:
    (14)问:你喝点儿什么? 答:啤酒吧,我就。
    (15)快出来吧,你们!
    (16)到家了吧,他大概。
    这三句都是易位句,易位成分之前的成分是新信息。
    准则四:在句(子)信息结构中,核心动词后如果出现多个信息单元,信息未知程度高的居于信息未知程度低的之后。例如:
    (17)a.我教了小红三回。 b.*我教了三回小红。
    (18)a.我给了那个人一条鱼。 b.*我给了一个人那条鱼。
    准则五:核心动词前如果出现多个信息单元,作话题的信息单元之外,其余信息单元,已知信息量大的居于已知信息量小的之前。例如:
    
    句中动词前有三个信息单元:“汪萍”“昨天”“超市”,都可以作话题。“汪萍”是专有名词,“昨天”的对比项只是“今天”一个,而“超市”的对比项不止一个,因此从信息量的已知程度来说,三者信息量的已知程度显然是:汪萍>昨天>超市。这样,说话者一旦选定其中某一个为话题,那么按照准则五,例(19)的a、c、e三句能接受,而b、d、f三句不能接受,就很好理解了。
    准则六:在句(子)信息结构中,背景信息居于前景信息之前。
    在篇章信息结构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一个叙事语篇中,总有一些语句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事件的主线或主干,这种构成事件主线的信息称作‘前景信息’。前景信息用来直接描述事件的进展,回答‘发生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另一些语句它们所表达的信息是围绕事件的主干进行铺排、衬托或评价,传达非连续的信息(如事件的场景、相关因素等等),这种信息称作背景信息。背景信息用来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发生等问题。”(方梅2005)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并不只在篇章信息结构中存在,在句信息结构中也存在。例如:
    (20)(打电话)你下了课来一下。 (21)(打电话)下了课你来一下。
    无论是例(20)还是例(21),其中的“下了课”都属于背景信息。再如:
    (22)他明天骑车去天津。 (23)她去天津买自行车。
    这两句里都有表事件的“去天津”,但它在例(22)里属于前景信息,在例(23)里属于背景信息。有的句子,孤立看,不成句,站不住。例如:
    (24)*我吃勺园7号楼餐厅。[对比:我吃食堂]
    但加进一定的背景信息,就可以说了:
    (24')a.勺园二号楼食堂的饭不好吃,我现在吃勺园七号楼餐厅了。
           b.以前我偶尔在勺园七号楼餐厅吃,我现在每餐(天)都吃勺园七号楼餐厅。(转引自萧国政2001)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背景信息可在句内,也可能在上文。
    准则七:说话者所传递的新信息一定要大于听话者对该新信息所拥有的信息量。①例如:
    (25)我很冷。 (26)他很冷。 (27)*你很冷。
    “冷”是属于“感受”性质的形容词。例(25)、(26)能说,因为符合准则七;例(27)不能说,因为不符合准则七。
    准则八:问句答话的信息焦点与问话的疑问点在句中位置相一致。例如:
    
    再看下面的对话:
    (31)问:你刚才喝什么了?答:a.我刚才喝了杯咖啡。b.*咖啡我刚才喝了。
    例(31)a答话可取,b答话让人感到答非所问,原因就在于b句答话违反了准则八。
    语言信息结构理论对句法现象的解释能力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还需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有所认识。限于篇幅,下面只举一个实例——表“让步”的“X是X(了)”小句句式。
    “X是X(了)”是让步转折复句中居前的那个小句。例如:
    
    学界都认为,前面的小句“X是X(了)”表示“让步/容让”。那“X是X(了)”小句为什么能“表示让步/容让”的意思?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语言信息结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的理据——那“X是X(了)”小句里边,前面那个X(如各例中的“漂亮”、“聪明”、“看”和“去”)是承接上一句(如例(32)的“那衣服漂亮,买吧”;余者类推)而来的,实际是一个话题,它表示的是旧信息。按语言信息结构理论,既然“X”作了话题,后面的陈述中应提供新信息,可是“是X”所提供的并不是新信息,只是重复了话题所说的内容。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说,这等于是“在原地踏步”;而“在原地踏步”意味着“让步/容让”。(此例是张伯江先生所提供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