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3)


    (5)The committee proposes that Mr Day be elected. 
    (6)God save the Queen! 
    (7)If I were rich, I would buy you anything you wanted. 
    (8)I wish the journey were over. 
    其中,(5)是命令式;(6)是惯用式;(7)表示假设,属于反事实条件句;(8)表示非真实意义,但不是条件句。根据叶斯柏森(Otto Jesperson)[1]的看法,在古雅的文本中,用在从句中的虚拟式可以表示不确定、犹豫不决、信心不足等虚拟性语气。例如: 
    (9)I do not know if (whether)this rumour be true or not. 
    如果用上述“条件小句必须表示跟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既成的状态相反的命题”,作为反事实条件句的检验标准;那么,汉语中有没有真正的反事实条件句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下面全中国人民差不多都唱过或听过的歌词: 
    (1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其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蒋介石的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显然,从1950年以后,条件小句“没有共产党”和结果小句“没有新中国”都是反事实的;其间的推理关系“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是一种充分必要性条件一结果关系。这说明,中国人可以用反事实条件句进行推论:如果汉语母语者真的缺乏反事实推理能力,那么他们就必定无法理解这句歌词的含义。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也充满着各种反事实表达。比如,只要是中等文化程度的汉语母语者,大概都熟知下列文句或诗句: 
    (1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饶歌·上邪》) 
    (1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11)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个反事实的非常之事,作为条件小句,从反面设誓;再说出不可能的结果小句“乃敢与君绝”。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见,后世读者和学人对于前代歌者和诗人的反事实表达及其含义和韵致,深谙此中三昧。(12)—(14)通常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人人熟知的古语名句。 
    可见,汉语中不乏各种形式的反事实表达方式。因此,汉语母语者也未必真的就缺少反事实推理的能力。问题是,与英语等印欧语相比,汉语的反事实表达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上到底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三、古代汉语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形式和意义特点 
    为了方便,我们以杨伯峻《古汉语虚词》[13]为语料样本,共检得真实的假设性条件句(简称:假设句)84例、90句;[14]非真实的假设性条件句(简称:反事实句)25例、26句。[15]两者的比例大约为4:1。假设句通常用假设连词(若、如、苟、倘、设、即、为、脱)、让步连词(虽、纵、即)和否定词(非、不)等来引导条件小句,举例从略。反事实句通常用假设连词(若、设使、假令、假设、设使、当试)、动词(怪、知)、时间副词(向、乡)和否定词(微)等来引导条件小句。例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