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背景命题及其触发机制———从“根本”说起(7)


    2.3  “根本”的基本功能 
    无论是在肯定句还是否定句中,“根本”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提示语境中存在一个与本句命题对立、要由本句命题去反驳的背景命题。如果“根本”出现在否定句里,与本句命题~P相对立的背景命题P就很容易找到。如果“根本”出现在肯定句中,背景命题就需要经过推导才能找到。 
    推导和搜寻过程中必须考虑语义、篇章、语用等因素。背景命题可以是说话人过去持有的想法,可以是听话人的想法,也可以是别人的想法,还可以是存在于人类认知里的共识。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背景命题都是本句命题的反驳对象,因此,“根本”所提示的内容可以定义为“与本句命题相对立的、说话人认为有可能被误以为真、因而需要加以反驳的命题”[2]。 
    背景命题与本句命题之间的对立可以是两个极值之间的完全对立,也就是像“生”与“死”、“真”与“假”那样相互绝对否定;也可以是连续统上两点之间的对立,即类似于“粗”与“细”、“大”与“小”那样的相对否定;还可以是部分否定一个较低的程度,由此而引入一个较高的程度,就像“岂止是有钱”与“根本就是巨富”那样。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说话人使用“根本”都是为了突出两个命题之间的对立,通过反驳背景命题达到强调本句命题的效果,“根本”因此常常被认为具有强调作用(参看张斌2001)。如果去掉“根本”,两个命题间的对立就会被弱化;如果上下文中无法找出或悟出合适的对立命题,带“根本”的句子就会显得缺乏逻辑,难以理解。 
    2.4 其他提示言外之意的标记 
    用特殊标记来提示言外之意是常见现象,具有这一功能的还有“本来”之类的成分。除了当作名词、形容词之外,“本来”还可以用作副词,充当状语。吕叔湘(1999:59)将其功能归纳为表示“原先,先前”,张斌(2001)、朱景松(2007)也有类似的看法。不过,如果将“先前”从例(25a)里拿掉,得到的(25b)不但保留了相关事件的先后顺序,还基本保存了(25a)的真值条件;但如果 将“本来”从例(26a)拿掉,就会造成意义改变。例(26a)除了说明两个奥组委决定的顺序之外,还有个言外之意,是说雅典奥组委的决定后来被否决掉了,而(26b)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言外之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