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翻译 >

翻译家徐穆实:把话语权还给少数民族作家


    刚刚结束合作翻译新疆小说《时间静悄悄的嘴脸》的翻译家徐穆实(Bruce Humes),近日在他的个人博客“非漂”中发表了他自己发现的、翻译的郭雪波的小说《蒙古里亚》中的节选,希望把《蒙古里亚》推荐给海外读者。
    一直以来,Bruce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及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都较为关注。Bruce通过博客,希望让海外读者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生存现状,并提倡将话语权还给少数民族作家。
    笔者就Bruce这次发现、翻译郭雪波的《蒙古里亚》的节选,对Bruce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邮件采访。
    你是怎么注意到《蒙古里亚》的?
    Bruce Humes:
    几年以来,为了我的博客 “Ethnic ChinaLit”,我习惯了关注新推出来的 “民族题材”的作品。经常到我所在地的书店(主要是深圳,后来是昆明)逛一逛,看到少数民族新出的虚构文学作品,就买来看看。有时写书评,有时翻译一章节选,发表在博客上。目的是引起海外采购编辑、文学代理商和出版人的兴趣。
    我翻译的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Last Quarter of the Moon)出版了之后 (2013 年),我开始转型,即不再注意汉族写 “他者”的故事,而专注少数民族写关于自己民族的作品。2014 年从土耳其回中国,我对北方边界讲阿尔泰语的民族,例如维吾尔族和蒙古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实,能用流利的中文写小说的少数民族作家并不太多,所以有关的出版消息比较容易被我发现。
    我购买《蒙古里亚》的具体理由我记不清了。可能是我读了冉平的《蒙古往事》 ,得知他 —— 还有不少 “蒙古历史专家“ —— 不会蒙古文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找蒙古作家,想聆听他们的心声。当时应该是我听说郭雪波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从小说蒙古语,促使我找他的作品。
    《蒙古里亚》为何值得翻译?
    Bruce Humes:
    因为写得精彩!这本小说很微妙地把古老萨满教、外国眼中的蒙古文化以及 21 世纪的内蒙古现状写到一块儿。情节由三条线分别组成:叙说者是萨满的后代,现在在寻找他的“根”;丹麦的冒险家和人类学家哈士伦(现实中的人,《蒙古的人和神》的作者)大胆地闯进蒙古考察其文化与民间音乐,也跟叙说者的祖先有神秘的交流;似乎是傻子的穷牧民特勒约苏,经历了各种大自然的和人为的事件。
    通过这本可读性很高的小说,海外的读者能认识中国北方这一 “边缘地带”的特色。难得可贵的是,作者不仅不避开现今内蒙古敏感话题,例如煤矿公司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土地管理不当导致的沙漠化、政府和商人的勾结等,反而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以及情节巧妙的安排,很尖锐地,甚至有时带讽刺地批评这些现象。
    “译者作为书探”: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Bruce Humes:
    中国现代文学要走出去的话,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西方读者觉得陌生之外,不见得愿意尝试之外,也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国外采购编辑几乎都会英语,一部分会欧洲主要文学语言(法语、德语),但懂得汉语的没有几位!所以,他们依靠第三方提供翻译好的节选,才能知道这本的存在,才能有机会读。问题是,代理一般不愿意出钱委托翻译某本书的节选,除非已经决定了要做这本书的代理。代理是从商的,天天忙着参与书展、营销手里的书籍,没有多少时间关注中国的新书。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和从事文学翻译的同仁,自然而然会有部分变成 “书探”。一方面,我们经常在读我们喜欢的中国作品,跟它有真正的接触,能评估其相对的文学价值;同时,我们对我们国家读者的品味有一定的把握,可以比较客观的去判断某本书的海外市场潜力。
    遗憾的是,代理商和海外出版社未必愿意为了我们所累积的经验和具体建议付钱。他们更乐意我们当 “免费”的书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