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把火烧掉了《罪与罚》草稿写在《罪与罚》出版150周年之际(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19 文汇报 刘晨 参加讨论
在把真实生活写进小说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写进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灵魂内 根据陀氏留下的草稿,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创作《罪与罚》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威斯巴登的小旅馆中,作家把自己看做一个因犯了罪而虔诚忏悔的罪人,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我在接受审判,然后对一切供认不讳……我为自己而写,希望人们宽恕我。”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陀氏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后人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一些未发表的小说《酒鬼》的片段,证明作家一度试图将酷刑犯和马尔美拉陀夫一家合在一起。但是这个尝试并不成功,于是,有了第三个版本,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版本。 在第一个版本中主人公没有姓氏,主人公的朋友拉祖米辛叫他瓦西里,而负责主人公谋杀案的探员一会叫他巴尔菲力·斯捷潘诺维奇,一会又叫他巴尔菲力·腓立比耶维奇·谢苗诺夫。之后在这些人物中出现了与犯人关系密切的丽莎维塔·夏夏,然后又出现了索尼娅的名字。但陀氏显然不满足于这样草率地给文中的人物命名,于是他把“人名诗学“发挥到了极致。比如为主人公命名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名字在俄语姓氏中十分少见,它的词根来自于俄语单词“PaCKOД”(分裂)及其派生词“PaCKOДbHИK”(异教徒),专指那些于17世纪与东正教信仰决裂的旧信徒,而这一名字,恰恰暗示主人公的命运。列别贾特尼科夫由动词变化而来,意思是巴结、讨好和奉承,这位专攻阿谀奉承,欺软怕硬的小人物怕是永远也摆脱不了做奴才的命运。斯维德里盖洛夫在历史上是一位立陶宛大公,其后某一时期这个姓氏成了贵族中恶棍的代名词,所以给文中这位不忠于家庭,靠吃软饭发家又亲手毒死妻子的色魔冠以这样的形式,再合适不过了。而拉祖米兴的意思是理智,这位机智勇敢的小青年,最终抱得美人归,娶了男主人公的妹妹杜尼亚,算是书中为数不多较为喜庆的角色。 此外说起杜尼亚,许多人把她视为可以和女主人公索菲亚比肩的圣母小天使2号。她聪明、美丽、勇敢、忠贞,可以说人见人爱,可是如果你能读懂俄文的话,就会发现在《罪与罚》的结尾处,杜尼亚与斯维德里盖洛夫进行的一场令人难忘的对话中,杜尼亚用第二人称单数“你”与斯维德里盖洛夫相称,而“你”在俄语中往往只用于和家人或很亲密的朋友间相互称呼。我想我们可以将这个细节当做陀氏留给我们的彩蛋,杜尼亚与斯维德里盖洛夫到底是清清白白还是早已勾搭,读者们可以自己尽情想象。但是文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情节,基本可以确定是根据1865年1月一个27岁的分裂派青年杀死两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的案子改编而来。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是根据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坐在小酒馆中读完报纸后与年轻的警官扎苗诺夫进行的语无伦次的对话中的新闻:1885年莫斯科公报上报道了一伙50人的制造伪钞团伙,其中包括一名大学讲师。一名共犯在去银行使用伪钞时过于紧张引起了警察的怀疑,因此整个制造伪钞的行动被连根拔起。 陀氏在把真实生活写进小说的同时,也把自己写进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灵魂内。两人同样的穷困潦倒、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阴郁。拉斯科尔尼科夫帮助马尔美拉陀夫的遗孀时,“这种感觉可以和一个被判处死刑、突然获得出乎意料的赦免的囚犯感觉相似。”这何尝不是作家自己在死刑前几分钟才获救时的心情。而拉斯科尔尼科夫也同样的被判死刑又被赦免,最后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书中这样写道:“西伯利亚,在宽阔、荒凉的河上有一座城市,这是俄罗斯行政中心之一。城市里有个要塞,要塞里有个监狱。”似乎就是陀氏曾被流放的鄂木斯克。在西伯利亚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和陀氏一样痛苦纠结,难以入眠,思考着“伟大的人和平凡的人”的问题。甚至陀氏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预言到了自己的命运,在《罪与罚》出版后,陀氏也遇到了自己命运中的天使索尼娅———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