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名家与书 >

叶永烈:“漫游”在科幻与纪实之间

    叶永烈,一个“漫游”在科幻与纪实之间的作家。
    50年前,他还是大三学生,便参与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卷撰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作者。
    他写的科幻文学是国内科普读物里的奇葩,《小灵通漫游未来》开启了几代读者的科幻之旅;他写的纪实文学着眼宏大题材,《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让人们领略中国波澜壮阔的红色风云;他写的行走文学记录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第三只眼识台湾》展现的是一般游客看不到的风景。
    如今,他又加入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修订;而他自己的创作则要“回归”纯文学了。
    科普作家要看得起自己
    问:有人说,“也许写诗不是最好,但结合化学专业背景写作,就是独一无二”,您今天的成就是否得益于文学爱好和理工背景的结合?
    叶:我热爱文学,高考填志愿时我想报中文系新闻专业,当时我一心要考北大,为了被顺利录取,转报了化学系。大学课程很重,同学们都说我手脚麻利,做实验写报告快,节省课后时间用来写作。读大学后家境落魄,我几年都没回家,一到假期就泡在图书馆看书,各种书都涉猎。写科普文章需要杂家,不一定要很精通,但是都了解一些。如果我当年读了中文系,也许后来不会写《碳的一家》、《十万个为什么》。
    问:您早期创作了很多科幻小说,有些发明后来也实现了,但依然有人说您是“伪科学”,您怎样看?
    叶:这主要是观点之争。当年的批评家可能对科幻小说的特性不理解。当时我写《世界上的最高峰》,写在世界最高峰发现一颗恐龙蛋是软的,有生命迹象,被某些专家认为是 “伪科学的标榜”。专家从专业科研角度,不能接受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我觉得生活不能拘泥于严谨和刻板,大胆想象的科幻小说也是需要的。1993年在河南果然发现了一颗软的恐龙蛋,也证实了我的科幻猜想吧。
    问:科普作家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拥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其次要具备文学修养,没有文学基础是不行的;还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这三点,才可以写出优秀的科普作品。优秀的科普读物必须能通过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科学道理。
    :您怎样看待当下中国科普文学现状?为什么现在科普作者越来越少?
    :当前整个社会的商业气氛非常浓厚,科学气氛淡薄。科普作品本来不容易写好,科普作家地位也不高,在夹缝中生存:科学界看不起科普作家,文学界觉得科普作品不入流。现在科普作家的收入也很少,大部分作品只印几千册。科普创作协会的理事长多是科学家,但不一定真正会写科普作品,我觉得科普作家应该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
    问:您觉得科普读物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叶:我觉得它不应只是点心,应该是主食。科普读物有两种作用,硬作用和软作用。软作用是,它给我们一种科学的启迪,一篇科幻小说讲的科学内容不一定很多,但是活泼有趣的情节让青少年产生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阅读来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硬作用是,通过科幻小说真正获得科学知识,起到一种“百科全书”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