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名家与书 >

李福清:“我喜爱中国民间文学”

    “我喜爱中国民间文学”——访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院士
    李福清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俄科学院院士。他的俄文姓名是鲍里斯·利沃维奇·里夫金,李福清是他的中文笔名。
    李福清现为俄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从事中国文化研究50年,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中国年画等方面成就卓著。他在俄罗斯、欧美和中国出版了大量著作,以资料丰富、研究方法独特著称,在世界汉学界极具影响力,为宣传中国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日前,记者在莫斯科走访了这位闻名世界的汉学家——李福清院士。
    说起初学汉语的经历,李福清院士侃侃而谈。他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正是我准备考大学的时候。我想,将来苏中关系一定非常密切,希望这辈子能有机会访问中国。1950年,我考入了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文学专业。那时,我对中国知之甚少,入学后,我马上去旧书店买了一本19世纪末一位德国医生写的介绍中国的书。大学一年级起,我开始买汉学著作。我常常逛旧书店,寻购关于中国的书。一天,我买到了1879年出版的《俄华辞典》,高兴极了,因为当时没有更新的词典。大概从那时起,我就养成见到有关中国的书就买的习惯。”
    李福清读大学一年级时,由于没有中国教师,口语训练成了问题。当时,学生们一年到头天天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知道《三民主义》中的词汇,日常用语一概不知。有一天,他在教室里看到一个貌似中国人的学生。他悄声问老师,这是什么人,老师说是中亚的回族人。后来他知道这些人是19世纪回民起义失败后从甘肃、陕西等地逃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回族后代,他们至今说甘肃和陕西方言。于是,李福清决定利用暑假去那里学中文。有的老师劝说他不要去,怕甘肃话对普通话有影响,但李福清想,带甘肃话味儿的汉语,也比列宁格勒味儿的好。1951年夏天,他到了位于当时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一个叫米粮川的回族村。
    在米粮川,他一面劳动——在建筑队当泥瓦匠的帮手,一面学有甘肃口音的汉语。中午大家在阴凉地休息的时候,老乡们开始唱歌讲故事,他就认真做笔记。李福清第一次听到《孟姜女哭长城》、《蓝桥担水》、《十岁郎》等曲子,他用俄文拼音记了下来。一天,他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个骑马的老人大喊一声:“诸葛亮是谁?是一个聪明人哪!”他就请这位老人讲诸葛亮的故事。他还听到了《韩信的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和薛平贵、薛仁贵的故事,他被这些引人入胜的中国民间故事深深地迷住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