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名家与书 >

李福清:“我喜爱中国民间文学”(2)


    1953年和1954年,李福清又两下中亚,继续学习甘肃话和陕西话,专心搜集民间口头文学资料。他用搜集来的这些材料完成了大学的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
    李福清对记者说,在他研究中文之初,还得到很多中国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他刚到莫斯科工作时,就得到过中国留学生陈毓罴(陈后来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帮助。当时,陈是莫斯科大学的研究生,他教李福清学古文。1959年,李福清第一次到中国访问,认识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的贾芝、路工等人。刘锡诚和连树声等同行还陪他到天桥听说书,他听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说的《长坂坡》。1965年,李福清到北京大学进修十个月,由段宝林老师辅导,系统研修了民间文学、文艺理论、中国戏剧史等课程。
    多年来,李福清非常注重发掘、收集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化的珍贵资料并整理出版。上世纪50年代,他搜集的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资料令时任中国文化部长的郑振铎赞叹不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李福清开始遍访各国收藏的汉籍(小说、戏曲、俗文唱本),他曾到过十多个国家的图书馆,发现了不少中国失传的作品及中国图书馆未收藏的版本。李福清的一大功绩是1963年在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发现了1832年俄留华学生从中国带到俄罗斯的《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另外,他还查寻了俄、德、日、英等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年画,发现了许多中国失传的作品。
    李福清迄今已用中、俄、日、韩、英、德、越等语言发表作品200余种。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请李福清院士对光明日报广大读者说几句话。他愉快地说,“我上大学时就开始阅读光明日报,最喜欢贵报的《文学遗产》专栏。当时,我做了许多剪报,作为珍贵的资料,保留至今。我想对光明日报读者们说,中国悠久的文化在我的生命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今年已经78岁了,我仍在继续从事着我一生喜爱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我编写的《中亚回族民间故事选集》今年底将由上海出版社出版。目前,我正在对此书稿进行校对。此外,我还在撰写《古典小说与年画》一书,书中选用了《三国》和《水浒》小说中的大量绘画,该书计划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报莫斯科10月20日电 记者杨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