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2)


    出土竹书的面世,不仅为孔门七十子后学夺回了一大批作品著作权,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以全新的学术目光来审视先秦散文发展史。出土竹书中有一批记载孔子应对弟子时人的对话体散文,如《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中弓》《孔子见季桓子》《颜渊问于孔子》《史蒥问于夫子》《鲁穆公问子思》等,它们与《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等记载孔子言论的传世文献一样,都是当年孔门七十子后学记下的。这种对话体散文形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孔子师徒之前就早已存在,它发轫于《尚书》,成熟于《国语》。《尚书》中的《西伯戡黎》《微子》《洪范》《洛诰》《顾命》等,都是商周时期的对话体散文。《国语》继《尚书》之后发展了对话体,形成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格局,问句提出问题,而答语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些商周对话体散文有一个叙事框架,不少人误以为它们是叙事散文,从而将它们归于“先秦历史散文”,而把它们与“先秦诸子散文”割裂开来。其实,商周对话体散文兼有叙事、说理的因素,而其主体是记载人物言论,这些言论有论点,有论据,应该视为说理散文。七十子后学的对话体散文与《尚书》《国语》对话体散文不是偶然的形式相似,而是七十子后学对前人的刻意传承,他们效法商周史官,采用商周记言散文形式,执笔记载孔子言行。七十子后学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创新,这就是去掉此前史官记言散文的叙事框架,使之成为纯粹的说理散文。像《大戴礼记》收录的曾参名下十一篇文章,就是比较成熟的专题论文,我们可以说,中国纯粹的说理散文成型于七十子后学之手。七十子后学的语录体散文,也可以从《尚书》文诰中找到源头,像《盘庚》《高宗肜日》《大诰》《康诰》等,都是王侯政治言论的记录,只不过它们是以国家意志的面目出现而已。七十子后学所记载的孔子语录,在内容上由务实变为务虚,由政治变为伦理道德,文化学术意味明显增强。从七十子后学散文往下看,战国诸子散文虽然堪称百花齐放,在散文篇幅、风格、技巧、手法、逻辑结构等方面较七十子后学散文有很大发展,但从文体上看,要之不出对话体、语录体、专题论文几大文体,而这几大文体在七十子后学散文中均已基本成熟。我们完全可以说,战国诸子百家散文是沿着七十子后学的路子走下来的。将商周对话体散文、七十子后学散文与战国诸子百家散文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其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前由于七十子后学散文这个中枢环节被人为遮蔽,导致人们看不清先秦散文发展演变的真实脉络,所幸的是“郭店简”“上博简”等竹书相继出土,我们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先秦散文发展的真正历史面目。
    一部先秦散文的发展史,从先秦历史散文到先秦诸子散文,并不是彼此互不相干,它们的内脉其实是相通的。只是从先秦历史散文到先秦诸子散文,其间有一个枢纽,这个枢纽就是七十子后学散文。七十子后学散文是先秦散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处于上承历史记言散文、下启战国诸子百家说理文的中枢地位。这是出土竹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出土文献呼唤新的先秦散文史。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①“七十子后学”是《汉书·艺文志》提出的概念,它泛指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后学。本文所讲的“七十子后学”内涵比《汉书·艺文志》要小得多,主要是指孔门七十子以及他们的第一代、第二代弟子。
    ②《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七十子后学文章有:《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记》百三十一篇、《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乐记》二十三篇、《鲁论》二十篇、《孝经》一篇,等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