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宏大生活下的拷问——读刘仁前“香河三部曲”(2)


    “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关于两性关系的正解不多”,刘仁前曾就两性关系有“戏言”。《香河》《浮城》和《残月》,明晃晃的情爱故事俯首皆拾,时而粗粝,时而温柔。三奶奶与王先生,柳春雨与琴丫头、杨雪花,香元与来娣子和香玉,柳成荫与陆小英,柳永与田月月、秦晓月和吴梦月,小说呈现出很多不同样式的两性关系。他们之间有纯美之爱,有暧昧之爱,有欲望之爱,还有凝聚着亲情的夫妻关系。比如,《香河》中的三奶奶幼时做童养媳,少女时与别人相爱诞子,终于完成嫁娶后却意外地丧子丧夫。这一旧时代女性天真烂漫,有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然而又胜出萧萧一份坚韧和知足。来娣子身上透着入骨的真挚,她知道香元的“嫔妃”太多,却只在意自己的一腔真情。她爱这个男人,才会动情地坦白最大的美梦就是跟香元一觉睡到天亮。柳春雨的年代,女人们还得遵循三从四德,拼命追求真爱是遭人鄙弃的。但在《香河》中,琴丫头、水妹和杨雪花的身上无一例外地亮出果敢甚或偏执,敢爱敢恨到悲剧落幕,让看者为之唏嘘。
    《香河》中的男女多数别着“文盲”的标签,这让他们无法对两性关系做出深刻的个人反思。他们卑微地活在乡村一隅,却自有动人处。等到下一代的柳成荫和陆小英,拆下“文盲”的他们俨然对爱情和欲望掌有“话语权”,却依然如自己的父母一样“不美满”。小说没有交代“苏华”替代“陆小英”的原因,只让柳陆二人在中年上演“婚外情”。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老情人关系,柳陆的“两性关系”被刘仁前置于如此复杂的关系中追索,也还是逃不过悲剧结局。
    在改革春潮涌动的当下,田月月天真烂漫,吴梦月风情入世,秦晓月知性优雅,柳永与她们错综的亲密关系,隐射着什么?与《香河》中的女人们不一样,被文明驯化过的3位女性都有反思的头脑,都能看到如影随形的“残月”。处在圆心中央的柳永,受金钱和身体本能的双重诱惑,一路迷失在追爱的旅途中。在追求爱情这方面,他比自己的父亲、爷爷更少主动性,几乎是“被失败”。其实,柳永的失败即是你我的失败,受制于膨胀年代,更有机会遇到“空心”的爱,而无缘得到来娣子与香元之间的那种真情实意。小说中秦晓月辞职和柳永南上,算是开放性的结尾,是刘仁前留给你我的思考。
    撇开文本的内部发生,从《香河》到《浮城》,再到《残月》,不难看出刘仁前的小说笔法亦有大变化。《香河》的魅力在于描述了风俗美与人性美,刘仁前注意到香河自身的古典情境和农耕时代属性,所以故事讲得舒缓悠远,俚语、农事、婚俗以及一些旧的生活方式夹杂于其中别添诗意。最令人惊异的是,《香河》中出没的几十号人,一个个都醒目地镶在读者的记忆版图中。寂寞者、愚笨者、忠厚者和精明者,凑成一幅热腾腾的香河图。此外,明显的汪曾祺风格,流淌在《香河》里的氤氲水汽、真纯至美,或是水乡姑娘们特有的爽利和敞亮身上。“写小说就是写语言”,《香河》也很遵循这一原则。
    到了《浮城》,刘仁前不再让人物们多说土话或使方言,“香河”中的群像减成数得过来的官场中人。叙事节奏一改《香河》的舒缓为紧凑,“双线”布置故事结构:社会格局大动下官场的风云际会是其一,柳春雨和陆小英的重逢是其二。楚县大过香河,不同于香河人共用一个“朋友圈”,刘仁前需要预设出很小的关系圈,周密其间,串通情节。
    《残月》不同于《香河》的“潺潺意”,又比《浮城》加快节奏,以“残月”这一意象先行,昭示年轻人内心生命的“残缺”。被攘入月城烟火红尘中的柳永和“月月们”,他们的际遇与当下人有着更大的交集。“残月”这一古典意象屡次出现在小说中,最终,咖啡馆里秦晓月暗吟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将这种“残缺”意味发挥到极致。以“残月”为核心意象,发掘物欲世界下的人心,刘仁前也就剔出了现代人的问题内核以及我们共同的症结所在:当我们抢到足够的银子时,为何还会倍感虚脱?冰凉的“残月”为何总像一把对准心口的枪?
    “为故乡和故乡人立传”是刘仁前交出三部曲的赤忱初心,私以为,宏宏几十万字其实是刘仁前给自己的交代,有着马力强劲的内心驱动力。对准个人的洞口使劲掘挖是能挖到全人类的,刘仁前正是对准自己,带着读者循着个人经验史,带我们一起“看见”,看见温软的香河、时代的诡谲和人心的褪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