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迟子建:语言是一个作家的灵魂


    □本报记者 孙达
    每隔三四年,著名作家迟子建就会有长篇小说问世,上一部长篇《白雪乌鸦》出版于2010年,再上一部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因此,迟子建的书迷近期一直在期待她的新作。终于,2015年的1月,其最新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出版上市,故事仍旧发生在北方,但比《额尔古纳河右岸》更苍茫雄浑,比《白雪乌鸦》更跌宕精彩。这部小说的写作历时两年之久,写作期间,迟子建度过了自己的五十岁,体力和心境也稍有变化。20日,迟子建接受本报采访,畅聊了小说写作的前后以及她此时的心境。
    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 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
    《群山之巅》是一部贴近现实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在北方龙山之翼的龙盏镇上,屠夫辛七杂、“小仙”安雪儿、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以及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不同、性情迥异的小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命运中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正如迟子建在小说《后记》中所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
    记者:《群山之巅》刚刚出版,很多书迷便迫不及待地捧读新书,完全沉浸在您所营造的那个“独特、复杂、诡异而充满魅力的中国北世界”,体味到了人间的悲喜沧桑。可以说,整部小说从解构到语言上,都非常精彩,读起来很是解渴。那么,这部小说为何叫《群山之巅》,您为写这部作品筹备了多久?
    迟子建:从我长篇小说的出版节奏来看,一般是四年一部,而这四年之中,我还有多部中短篇小说发表,所以每部长篇的积累,都是伴着中短篇的写作而完成的。也就是说,长篇小说在我心中埋下“种子”,会随着岁月的积淀,慢慢发芽和生长。这部《群山之巅》,也是这样一个过程。用《群山之巅》做书名,是因为我作品中所描写的这个小镇,处于群山之巅。还有,高高的山,普普通通的人,也与我的文学理想契合,那就是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所以这个篇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的。
    记者:您在小说中虚构了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预知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等,他们是那样生动鲜活。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原型吗?
    迟子建:这几个人物形象,我在《后记》里有过交代,大抵是有原型的。而人物的原型,当他们没有被作家赋予性格色彩和精神内涵时,只是一具躯壳。也就是说,想让他们真正活起来,要在小说的世界中才能完成。
    记者:小说中很多细节那样生动,包括屠夫杀猪时用的各种刀具,用凸透镜点烟等细节,还有法警安平讲述枪决犯人时的故事,那样生动详实。这些都是您平时搜集素材积累的吗?
    迟子建:我童年就生活在龙盏镇那样的小镇,对山区生活非常熟悉。这样的小镇,屠夫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家家户户都养猪,腊月时人们会为即将到来的年,请屠夫来家宰猪。屠夫怎样捆猪,怎样对它下刀,猪又是怎样的呻唤,这一切都历历在目,所以写的时候没有隔阂。用凸透镜点烟,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看见我们小城有个卖菜的老头,就是这样用凸透镜照向太阳,引火点烟的。艺术的虚构,如果没有真实作为底衬,就缺乏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