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角度审视新文化运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44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张春海 参加讨论
新文化运动距今已近百年,但其留下的话题与思考,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2月28—29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台湾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活动在安徽拉开帷幕,该活动首场会议主题为“文学与社会”,主要从文学角度重新审视和研讨新文化运动。 塑造中国现代文学的“轴心时代”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这篇小说如同射向旧礼教的利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整个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新文学运动并不限于文学自身,它的出现与取得的成果,也是社会变革的要求与表现,深刻影响了此后国人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形成与传播。 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大明认为,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古代传统”中脱颖而出,从萌芽到形成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新文化运动及其新文学运动以其狂飙突进的气势、彻底的革命精神,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风貌及发展历程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喻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轴心时代”。“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筑造了社会思想意识与审美心理,促使20世纪中国文学新传统逐步形成。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健表示,“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完成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价值转换,获得了独立的精神品格和独特的审美理想,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他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五四”新文学的生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特点之一就是使新文学一直都将新的意义重构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并由此把自身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历史进化链条上,使之获得广阔的生长空间和文化审美依据。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同时,这也是“五四”新文学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取代古典文学,占据中国文学的中心位置,开创中国文学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为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注入能量
- 下一篇:红色经典的当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