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遭遇低俗(2)


    “俗世”里的精神坚守
    张江:文学当然要“入世”。离开了人间烟火,离开了世俗镜像,文学不复存在。但是,这不等于放弃精神。文学的要义,恰恰就是通过对世俗生活的介入和观照,最终使人类获取精神的成长。一切进入文学中的世俗生活,只有作为精神表达的物质载体出现,它才具备了文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崇高是文学的基本向度。写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男欢女爱,入于俗,且出于俗,在俗世里执着于精神的坚守,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麦家:都说小说是俗物,小说家要有一颗世俗心,他才能写好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人与琐细的事。确实,小说是通过俗世生活的描写,来展现人活着的状态,以及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没有一个坚硬的生活外壳,人物的灵魂就没有容器来盛装,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的心灵是怎样成长的,每一次的挫折或痛苦,他又是如何应对的。
    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在写一种生活,而是要熟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气候,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说话的口气,等等,小说要写得生机勃勃,就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所以,小说家堪称是生活的专家。按沈从文的说法,专家就是有常识的人。小说家要对生活熟悉到一定程度,对生活具有了常识,那些独特、微妙的细节,他才可以信手拈来——什么是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我想这就是了。
    我虽然写不来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但我也知道,进入小说中的生活,是要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的。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趣味而不能自拔。有一段时间,文学界流行写小事,写欲望,写细碎的生活,一些人甚至还津津乐道于此。这固然从一个角度表达出了一些人的生存状态,但人的生存又不止是这些生活的外表,它的背后,还有人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还有人之为人一直在坚守的品质。
    这是文学的内生活。它才是值得作家去探索、去书写的生活。
    光有外生活,小说就会写得汤汤水水,变成一笔流水账;有了浑厚的内生活,小说才会有灵魂的纵深感,才会站立起一种有力量的精神。也就是说,小说永远不能满足于表达生活是什么,而是要敞开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通过想象,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和亮光。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不抗拒生活对他的召唤;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他的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
    作家的心中必须有一块净土,无论生活如何喧嚣,无论作品写得如何花红柳绿,他都要守护好这块净土。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说,“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吁吁的东西。”他说出了文学的一个方面。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文学要探索匮乏背后的真理、悲哀之中的仁慈,以及冷漠人群中隐藏的那颗温暖的心,从而让我活得更沉着、更勇敢。
    在一个文学似乎越来越无力的年代,作家更要有所放弃,有所坚持。文学不是欲望的加油站,相反,它应是欲望的制动器,它的核心意义是要展现出人类心灵的高度,以及活着的勇气。它拒绝在俗世里沉溺,保持着批判的姿态,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真善美”的理想世界,并发现一种值得我们为之折腰、甚至为之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的创造和发现,才能让我保持着写作的兴奋和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