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诗喜咏凤凰(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翔翥 参加讨论
十八、喻指美琴 凤凰,也作为古琴之名,称凤凰琴或凤琴。唐虞世南《怨歌行》:“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唐王勃《三月曲水宴》:“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羣仙。”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 据《西京杂记》卷五:“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又云:“成帝时,庆安世为侍郎,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赵后悦之。”后来用“凤凰”以泛指美琴。 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之一云:“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此诗于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诗中开首写宴会之盛,由于此宴为赏功之宴,大家彼此亲密无间,感情无厚薄之分,手拈鹦鹉之杯,耳听凤凰之琴,目视官妓之舞。堂上之事,其乐融融。仇兆鳌注:“指凤凰,弹琴也。” 十九、喻良马 “凤臆”,凤凰的胸脯,比喻骏马的前胸健壮秀美。唐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麟鬐凤臆真相似,秋竹惨惨披两耳。”《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子闻蜚廉氏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凤臆”也称“凤膺”。《晋书·苻坚载记上》:“苻坚时,大宛献天马千里驹,皆汗血、朱鬣、五色、凤膺、麟身。”韩云《韩幹马障歌》:“麟鬐凤臆直相似。” 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凤臆龙鬐”,指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仇注:“凤臆龙鬐,一时未易测识,但见侧身注目,足下风生,果是绝尘之骥矣。” 二十、自喻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杜甫》一文中,对童年时期的杜甫在诗歌意象选择方面的不俗表现有过这样的描绘:“只怕很少的诗人开笔开得象我们诗人那样有重大的意义。子美第一次破口歌颂的,不是什么凡物。这‘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小诗人,可以说,咏的便是他自己。禽族里再没有比凤凰善鸣的,诗国里也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凤凰是禽中之王,杜甫是诗中之圣,咏凤凰简直是诗人自占的预言。从此以后,他便常常以凤凰自比。”杜诗中最明白的表示有: 杜诗《凤凰台》云:“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十月,杜甫自秦州赴同谷。在此次行程中,杜甫按照所经过路线一下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为第十二首,时间已是十一月。凤凰台在今成县东南七里凤凰山上。杨伦引《水经注》云:“凤溪水上承蜀水于广业郡,南径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皇栖其上,故谓之凤凰台。”又引《方舆览胜》云:“在同谷东南十里。”当时诗人就暂寓台下之凤凰村。诗题下原注:“山峻,人不至高顶。”诗中借地名,生发想象,纯写个人心愿。作者想象在兵荒马乱的现实时世中,山上会有一只失去母亲的小凤凰,正在垂死挣扎。作者愿意献出个人的满腔心血以养育台上的孤凤雏,以冀实现国家之中兴。仇注:“愿以丹心为竹实供凤雏所食,故不必寻求于外。愿以热血为醴泉供凤雏所饮,岂不胜过醴泉。”一片赤诚,可歌可泣。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是诗想入非非,要只是凤台本地风光,亦只是老杜平生血性。不惜此身颠沛,但期国运中兴。刳心沥血,兴会淋漓,为十二诗意外之结局也。” 又,《朱凤行》云:“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朱鸟,就是传说中的鸾鸟。汉贾谊《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朱鸟,也指“凤”。《后汉书·张衡传》:“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李贤注:“朱鸟,凤也。” 此诗为大历四年(769)在湖南潭州作。作者凭借想象,以凤凰自喻,抒发其孤栖失志犹不向恶势力低头之怀抱,自有一种强烈的反抗意思者在,最能表现杜甫晚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其中“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这两句,意为愿意分食予百鸟以至于蝼蚁,使咸得生存,而不屑恶鸟之号叫。喻但求造福于民,不惜见嫉于权贵。朱鹤龄云:“刘桢诗: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岂不长辛苦,羞于黄雀群?公诗似取其意而反之。” 又,《北风》云:“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此诗为大历四年(769)秋在潭州所写。用比兴手法,朱凤低垂,鸿雁无归,喻己之流离失所。 又,大历三年(768)出峡之前,杜甫在夔州所写的《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中还以“凤凰有铩翮,先儒曾抱麟”感叹自己铩翮抱麟,遭时不幸。不久他就被贬为华州司功,被永远赶出了京城,开始了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对供职京师的这一段日子是非常留恋的,虽然这样的日子毕竟是永远也不会再来了,但是杜甫的仕进报国之心却时时会流露出来,他常常以凤凰自喻,抒发他志不获伸的愤懑和遗憾。 大历五年(770),是杜甫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在《入衡州》诗中云:“下流匪珠玉,择木羞鸾凰。”仇注说:“下流,谓身居卑贱。择木,愧不能见机。”这是诗人对其一生的总结,自己从青壮年时为求仕进干谒公门,受尽侮辱,历尽艰辛,最后仍然穷愁潦倒,流寓湖湘,想起来多么沉痛!“下流匪珠玉”是愤激之言,“择木羞鸾凰”却是肺腑之语。 二十一、杜诗中的鸾 杜诗中还多次出现“鸾”。鸾,也属于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汉书·息夫躬传》:“鹰隼横厉,鸾俳佪兮!”颜师古注:“鸾,神鸟也。”《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鸾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德也。”鸾鸟,传说中的神鸟、瑞鸟。《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楚辞·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王逸注:“鸾、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 杜诗中的鸾鸟有:一、鸾皇,指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王逸注:“鸾皇,俊鸟也。皇,雌凤也。以喻仁智之士。”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鸾皇不相待,侧颈诉高旻。”又,《入衡州》:“下流匪珠玉,择木羞鸾皇。” 二、枭鸾,指枭与鸾。相传枭为恶鸟,鸾为神鸟,对举以喻恶与善、小人与君子。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然则天下善人少,恶人多,暗主众,明君寡,而熏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三、紫鸾,传说中神鸟。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唐李商隐《海上谣》:“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 四、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吕向注:“御鸾鹤而升天汉。”唐薛逢《汉武宫词》:“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安能陷粪土,有志乘鲸鳌。或骖鸾腾天,聊作鹤鸣皋。” 五、鸾舆,指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鸾舆尊盖,法天列象,垂四鸾。”称华丽的宫廷车乘,用“鸾舆凤驾”一词。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金罇玉杯,不能使薄酒更厚;鸾舆凤驾,不能使驽马健捷。”杜甫《得家书》:“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六、鸾回,形容书法精美。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琉璃彤管,鹊顾鸾回;婉转緑沉,猿惊雁落。”倪璠注:“庾肩吾《书品序》曰:‘波回堕镜之鸾,楷顾雕陵之鹊,并以篆籀重复见重昔时。’言赵王善书也。”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垍》:“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故此,仇注引赵次公:“紫锦之诰,其纸上有回鸾之势。庾信《贺娄慈碑》:‘台堪走马,书足回鸾。’” 基于上述分类简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杜甫在其内容广泛而深刻的诗歌中将瑞鸟“凤凰”这一意象运用得变化万千。上自帝王贵妃,中至达官贵人,再至贤士人才,佳偶知己,终于诗人自己,社会生活中的各阶层人们都纳入了诗人深入思考的范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凤凰意义链条。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物比物,将视野拓展到车马琴仗,京城台阁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诗人才能的高超、诗歌创作理念的开拓与创新,大大充实与提高了凤凰物象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诗人自“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始,至晚年作《朱凤行》,完成诗人自身的凤凰涅槃止,一生写下了如此众多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凤凰诗,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凤凰诗,诗人将自己的家国之感,黎庶之忧,河山之壮,身世之悲,艺术之美,人才之杰,婚姻之谐,天物之奇等种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借助“凤”字寄寓传达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一生对儒家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坚守。同时,又借助“凤凰”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民胞物与,悲悯情怀等仁爱思想和济世理想,从而展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和大济苍生的儒者情怀。诚如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在《杜甫评传》所说:“凤凰——诗人的‘图腾’”。 莫砺锋教授也在《杜甫评传》中说:“在盛唐诗坛上,李白好以大鹏自比,因为大鹏本是道家思想的一种象征。杜甫却好以凤凰自比,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直到去世前一年还作《朱凤行》以见志。凤凰是儒家传说中的瑞鸟,《尚书·益稷》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楚狂接舆对孔子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论语·微子》)孔子忧道不行时叹息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论语·子罕》)杜甫自比凤凰,表明他与儒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杜甫这个诗国中的凤凰,也确实是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寻美”与“求疵”:文学批评的精义
- 下一篇:唐宋词本体特征的表现形式